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會員風采丨綿陽萬江眼科醫院:角膜捐獻人馮玉華
《送別小姑》
這條路從沒有這樣長。5月25日這天,我從綿陽到江油市貫山鄉小姑的家。那山那水那路是那樣熟悉,那樣親近,只是親愛的小姑卻永遠離開了,留下了無盡的哀思,更留下了希望——角膜。
小姑的大女兒與江油市紅十字會協調員楊云健簽訂了捐獻志愿表,我的同事周敏醫生為小姑摘取了角膜。
我那勤勞賢惠、相夫教子的小姑,在本該享受生活的年紀,卻遭遇了一場嚴重車禍,導致癱瘓在床。疼痛時常伴隨著她,藥物都控制不了,抑郁癥也找上了她,活著的痛苦吞噬著她。
角膜捐獻人馮玉華生前照片
小姑走了,小姑也解脫了
小姑生前眼睛一直很好,如果留住她的角膜可以救幾個人的眼睛,就當她還在看這個美好世界,否則火化了就什么都沒有了。我把想法告訴了姑父和小姑的女兒。
“想到她還能那樣活著,也是積德行善。你小娘這輩子受的苦太多,但愿下輩子不再受病痛折磨。”姑父是這樣想的。
“老媽過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日子,去世了能用自己最好的器官幫到別人,未嘗不是她平凡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小姑兩個女兒的想法與我一樣。
其實,小姑的兩個女兒去年已在網上登記了角膜捐獻信息。當時小姑也很支持,說自己走了也愿意做這件好事。我明白,他們一家人觀念的轉變,與我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分不開。我在朋友圈分享的一個個器官捐獻人的暖心故事,觸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當小姑真的走了,家人沉浸在一片憂傷中。我也曾猶豫,這時該不該開口說出她生前的意愿,家人是不是能接受?幸好我說出來了,讓她的人生少了一點遺憾。
小姑是綿陽萬江眼科醫院眼庫第33位角膜捐獻人。
眼庫成立三年來,我和我的團隊被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捐獻人感動著,也為一個個因等待角膜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的病人而煎熬著。捐獻角膜奇缺是不爭的事實,但人們的傳統觀念也在慢慢發生改變——與其去世后化成灰,化作泥,為什么不留下有用的器官,這何嘗不是一次新生?
作為綿陽萬江眼科醫院眼庫副主任的我也在不斷反思,既然不是不愿意捐獻,而是不知道可以捐獻,怎樣捐獻,是不是角膜捐獻的宣傳面還不夠廣,力度還不夠大?這遠不是一個人或一家眼庫所能做到的。何時能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何時角膜將不再一枚難求,那是我這個眼科醫生最美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