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習近平: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強調
改革既要往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
也要往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
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4月18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注重從體制機制創新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北京市、廣東省、重慶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于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規定(試行)、《關于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規定》、《寧夏回族自治區空間規劃(多規合一)試點方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有關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6-2020年)》。
會議指出,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是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一個重要舉措。會議決定在上海先行開展試點的基礎上,繼續在北京、廣東、重慶、新疆開展試點。要按照規范對象范圍,從嚴規范、率先規范、以上率下。要嚴格界定經商辦企業行為,細化規范程序,明確操作依據,確保規范工作有序進行。要把集中規范和日常監管有機結合起來,規范工作基本完成后,要轉入常態化管理,推動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制度安排。
會議強調,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要從維護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角度,明確審查對象和方式,按照市場準入和退出標準、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標準、影響生產經營成本標準、影響生產經營行為標準等,對有關政策措施進行審查,從源頭上防止排除和限制市場競爭。要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保障機制,把自我審查和外部監督結合起來,加強社會監督。對涉嫌違反公平競爭審查標準的,依法查實后要作出嚴肅處理。
會議指出,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加快建立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制度,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舉措。要著眼于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學化水平,確立體現工作性質和職位特點的職業發展通道,分類錄用、分類考核、分類培訓,突出對公務員特別是基層公務員的持續激勵,更好調動公務員積極性。
會議強調,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具有積極意義。要重點在簽約服務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技術支撐等方面實現突破,優先覆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結核病等慢性傳染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對家庭醫生要有職業保障措施。
會議指出,建立和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要充分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聯合激勵與懲戒機制,推動信用信息公開和共享,著力解決當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加大對誠實守信主體激勵和對嚴重失信主體懲戒力度,形成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風尚。
會議同意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展空間規劃(多規合一)試點,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中央有關部門要支持配合、跟蹤進展、總結經驗。
會議強調,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有關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改革舉措的改革路徑、成果形式、時間進度。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組織好規劃實施工作,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會議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新發展理念是相通的,核心是體制機制創新,最終目標是形成經濟增長新機制。要圍繞經濟結構的制度性問題推進改革,梳理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需集中出臺和落實的改革舉措,打好組合拳,使各項改革措施同向發力。要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發揮其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性作用。
會議強調,社會事業改革關乎民生、連接民心。要堅定不移把改革總體設計中有關社會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要求落到實處,加快推進有關健全就業創業體制機制、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重點任務。要關注群眾多方面、多層次需求,創新方式方法,多用善用會用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辦法推進改革,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要認真分析歸納民生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列出清單,拿出措施,每年辦成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出席,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以及有關地方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相關閱讀——
中國人流傳著一個傳說,說的是“美國和加拿大看病比中國難”。說在北美看病要預約,等約到了,人也病死了。據說,中國人病了,直接上醫院就好了,馬上醫生就給你看。
然而,我回國以后,聽一個朋友說了一件事:她的孩子發燒了,她半夜去醫院排隊,就為了輪一個專家號,結果,還是沒輪到,被迫用幾百塊向“黃牛”買了個專家號。
“為什么一定要看專家?”我覺得奇怪,普通發燒而已。
“不信普通醫生啊!現在都是一個孩,假如有個閃失,后悔都來不及,給專家看看比較穩妥。”朋友回答。
但是,過了沒幾天,這位朋友的老公也病了,于是她又半夜去排隊掛號,結果是花了一千塊買了個號。
“早知道你就不要半夜去了,反正都要買號的。而且,老公是大人了,普通小病,沒有必要看專家啊!”我還是不明白。
“專家都有房有車,工資也高,不在乎神馬回扣,所以,不會亂開藥。你要是給個小年輕醫生看了,人家等著從你身上賺買房的錢呢,一個藥能治好的,非給你開四個藥,不把健康人給吃壞了?”
我心想:這叫中國看病容易?至少,從上面這個小故事,我就發現了幾個問題:
第一,中國因為沒有“家庭醫生”制度,導致為數不多的“專家級”醫生疲于奔命看普通的小病。
第二,中國的醫生工資太低,導致病人對醫生的醫德和專業操守都產生懷疑了。難怪國內經常發生病人找醫院或者醫生“維權”的情形。
北美是家庭醫生制的。每一個行醫的醫生,無論受雇于大醫院也好,自己開個小診所也好,都隸屬于一個醫療集團。
每一個醫療集團通常擁有幾家甚至幾十家、幾百家醫院。假如病人有什么大問題,比如要做大手術之類,普通醫生開設的診所是無法搞定的,這時就要通過醫療集團里面的大醫院來處理了。
但是,一般人頭疼腦熱的小毛病,根本就不必上醫院,可以直接到家庭醫生的診所,在舒服的家庭式的環境中接受治療。
家庭醫生制更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小孩子出生以后有兒科醫生作為他們的家庭醫生,可以一直看病看到他們21歲為止;女性是雙家庭醫生制的,因為除了自己的家庭醫生以外,還有一位婦科醫生做自己的婦科家庭醫生。
另外,眼科和牙科是不同的系統,因此,也可能有自己的眼科和牙科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的工作主要是預防為主,教育病人如何預防疾病,如何定期檢查,并且跟進監測病人的生活方式和現有疾病,保證病人的健康。
因為家庭醫生存有病人的所有健康資料,對病人的情況非常熟悉,因此,也更容易診斷各種疾病以及要求病人按時進行各種檢查。
家庭醫生還擔任把關專家的角色:假如對病人出現的狀況覺得足夠嚴重,會把病人轉介到專家醫生那里去看。這樣,就避免了專家要每天疲于奔命看普通病人的情形。
在北美,要看自己的家庭醫生是要預約的,因為不預約,直接去的話,萬一碰上病人很多,會等很久,等候的時間會造成交叉感染的危險。
預約可以讓病人在舒服的環境中,準時得到最到位的診治。然而,也正是這樣的“預約制度”,讓國人傳說“病死了都沒輪到醫生看病”。其實,這個傳說是錯的。
首先,如果一個人病得很嚴重,必須立即看醫生的話,可以馬上到家庭醫生所在的醫療集團的醫院看急診。因為醫療集團的醫院不會是一家,因此不會出現大量病人集中在急診室的情形。
其次,假如不是病得很嚴重,但是也必須當天看醫生的話,的確有時候是約不到家庭醫生的。
但是,幾乎所有的家庭醫生的診所都有好幾個醫生駐診,可以讓另外一位醫生暫時先給你看,然后把治療記錄交給家庭醫生跟進。所以,假如是小病的話,另外一位醫生診治的結果其實跟家庭醫生沒什么很大的區別。
假如是嚴重的大病,無論是哪個醫生,都會轉交專家處理。所以,只要你不是規定非得看自己的家庭醫生,肯定就不會出現“病死了都沒輪到醫生看”的情形。
另外,每一個家庭醫生能負責多少個病人,自己心中有數的,一般不會收太多病人,導致自己無法處理。
北美的醫生看完病以后開藥方,除了特殊的情形外,一般病人可以到不同的藥房,憑處方買藥,醫生并不能通過多開某種藥牟利。
另外,因為對某種診斷的治療方式,醫療保險公司也規定了上限,因此,也不會出現醫生亂開各種儀器檢測的方子來牟利的情形。
跟中國醫生的工資不一樣,美國醫生的工資在人群中是比較高的,平均年薪有二十多萬美元,在舊金山那樣生活指數高的地區,三十到五十萬美元年薪的醫生比比皆是。
而且,受雇在醫院的醫生還有簽約獎金,還有房價補貼,即使在舊金山那樣房價高的城市,買房也不是很難的事情。因此,美國醫生就不存在“年輕醫生為了房子車子需要拼命從病人身上拿回扣”的情形。
要在北美當醫生,需要讀更長時間的書,需要考更多的試,需要更多的實習的時間,會更辛苦。
所以,現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學霸們都喜歡讀金融,IT等讀書時間短,收入一點不比醫生差的專業,所以,美國的醫生們都說醫生人數減少了,有危機感。
但是,醫生畢竟是屬于收入高,社會地位高的行業,病人在北美基本是不會出現“病死了都沒輪上看醫生”的情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