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期 活 動 精 選
●學術培訓丨關于啟動眼科亞??茖I能力培訓項目及相關培訓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
●學術培訓丨關于舉辦“聚焦超聲面部年輕化臨床應用城市巡講”(深圳站)的通知(第二輪)
★ 點擊標題可了解活動詳情及報名方式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黨史教育丨講好故事塑形象——中國共產黨對外宣傳的百年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對外宣傳是黨和國家的一項全局性、戰略性工作,是宣傳思想戰線的一項戰略性任務。從成立時起就胸懷天下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根據世情、國情和黨情的變化,不斷積極探索和發展對外宣傳工作,堅持不懈講好中國故事、塑好中國形象,為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營造了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了有利條件。
紅色中國名天下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前后就已有一些早期的對外宣傳活動。在20世紀20年代初舉行的共產國際代表大會、遠東勞動人民代表大會等大型國際會議上,都曾出現過中國共產黨人宣傳中國革命的身影?!渡倌辍返戎泄苍缙诮M織在海外創辦的刊物,也成為當時進行對外宣傳的重要平臺。
幼年時期,黨的力量還比較弱小,受到反動派的殘酷迫害和血腥鎮壓,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在此情況下,“加緊中國革命在國際上的宣傳與鼓動,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起來援助中國革命”就成為黨對外宣傳活動的主要內容。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不僅要面對武裝“圍剿”、經濟封鎖,在宣傳上也受到全面封鎖和控制,被國民黨的宣傳機關丑化為“文匪”“流寇”。在種種不利條件下,黨充分利用有限的渠道,并借助埃德加·斯諾等外國記者的力量,通過對紅軍長征的總結與宣傳,向世界介紹了“紅色中國”,大大增強了黨和紅軍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1936年,黨在巴黎主辦的《全民月刊》連載了由陳云撰寫、署名“廉臣”的文章《隨軍西行見聞錄》,揭穿了蔣介石所謂紅軍已被打敗、只剩極少數人在“逃竄”的謊言。該文還在莫斯科出版了單行本,成為最早向世界介紹紅軍長征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與紅軍領袖的書籍。次年,斯諾根據自己在蘇區的采訪經歷寫成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在倫敦出版,并很快風行各國,使不少西方人真實地了解到中國共產黨人的生活及其政治主張,也吸引了眾多愛國青年和外國友人奔赴延安。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黨中央發布《中國共產黨對時局宣言》,指出要“擴大國際宣傳和增加國際援助”,以“保障繼續持久抗戰,爭取最后勝利”。為了向世界人民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和援助,黨成立了國際宣傳委員會、國際宣傳組、對外宣傳小組等專門從事對外宣傳工作的機構,將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等著作譯成英文向海外發行,并陸續創辦《中國通訊》《晉察冀雜志》等外宣刊物,為爭取國際輿論支持、擴大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更加積極主動地向世界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述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故事,一面抓住出席國際會議的機會,積極在共產國際和聯合國制憲會議等重要場合開展對外宣傳,一面主動聯絡中外記者和盟國人士到抗日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和考察。1944年,美軍觀察組訪問延安,并在向美國軍方和美國國務院提交的報告中指出,“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把共產黨視為在中國持續存在的和重要的、有影響的力量”。
解放戰爭時期,為了團結一切愛國民主力量,爭取中國走向光明的前途,黨的對外宣傳工作著重宣傳中國共產黨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揭露國民黨內戰獨裁陰謀,呼吁海外華僑歸國參與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來。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運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和渠道,向世界人民宣傳自身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主張和行動,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和援助發揮了重要作用。
打破鐵幕開新局
新中國成立之時,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冷戰的鐵幕業已落下。與許多國家還暫時沒有建立外交關系的新中國,在世人眼中,是一個面目模糊卻又曾被指為“東亞病夫”的矛盾形象。
為打破冷戰格局下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的孤立和封鎖,扭轉和擺脫近代以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形象,黨領導創辦了《人民中國》《人民畫報》等一系列對外宣傳刊物,成立了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并逐步建立起全國性的對外傳播體系,向世界展現了新中國的新氣象與新風貌。這一時期的對外宣傳工作,還注重配合新中國外交方面的活動和斗爭,大力宣傳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為爭取有利于建設的國際和平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發展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尤其是鄰近的民族獨立國家的關系,我國創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在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等重要外交場合予以闡發。與此同時,我國與各國民間性的文化和友好聯系大大加強,人文交流中熱情、友善、富于創造力和感染力的中國人民形象,與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兩相映照,跨越了語言、民族、社會制度的隔閡,增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國際社會對新中國的了解,為打開新中國外交局面作出了杰出貢獻。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以及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黨中央適時對外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955年12月,毛澤東指示新華社要“盡快做到在世界各地都能派有自己的記者,發出自己的消息。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黨中央也向中央宣傳部轉批了關于向國外供應稿件工作的情況和改進意見的報告,為進一步推進黨的外宣工作提供了指導思想和政策支持。此后,新華社的對外報道力量進一步加強,中國聲音也日益在國際事務中得到重視并發揮作用。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各政治力量及其相互關系出現分化和改組,國際環境日趨動蕩復雜。在此背景下,黨的對外宣傳工作在調整和加強的同時,緊緊圍繞爭取“中間地帶”、對抗美蘇兩霸的對外戰略,積極宣傳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力開展國際輿論斗爭。針對亞非拉廣大經濟落后的國家和以歐洲為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我國堅持以“細水長流”的方針開展對外宣傳工作;針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威脅中國安全的行為,我國通過組織新聞報道、舉辦紀念活動等方式,揭露其種種罪行及紙老虎的真面目,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進行堅決斗爭;在處理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時,我國堅持各黨各國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決頂住來自蘇聯的巨大壓力,旗幟鮮明地回擊蘇共領導人、蘇聯報刊對我黨的攻擊,維護了國家主權、民族尊嚴和黨的尊嚴。
這一時期的對外宣傳工作,注重讓世界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為爭取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國際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不僅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別有鮮花滿庭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歷史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隨著改革的推進,我國的對外開放也逐步展開,并取得重大突破。實行對外開放政策,與他國建立友好往來和互利合作關系,就迫切需要世界各國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國。
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1980年,黨中央成立了對外宣傳小組,以加強對外宣工作的領導。1983年2月,中央宣傳部等部門發出《關于實施〈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和加強對外國記者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精神,同年3、4月間,外交部、中國記協分別組織面向中外記者的首次新聞發布會和首批新聞發言人見面會,被中外記者認為是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大步驟,“是中國現代化的表現”。1987年,經中央書記處討論通過,中央宣傳部、中央對外宣傳小組、新華社印發《關于改進新聞報道若干問題的意見》,強調在開放形勢下,要經常研究并及時組織有針對性的對外報道,釋疑解惑,增進世界人民對我國的正確了解。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的對外宣傳工作鮮明地顯示出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極大增強了世界各國對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信心。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隨著對外宣傳工作方針政策的確立和體制機制的建立完善,我國的外宣事業迎來了一個重要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圍繞我國對外開放和重點工程項目,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等部門組織開展集中宣傳,在國內外形成了較大的輿論聲勢,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新氣象新成就、吸引外資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我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國際事務之中,抓住舉辦北京亞運會、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等重要機遇,打破西方“制裁”,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在開展對外正面宣傳的同時,針對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掀起的反華浪潮,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等部門通過發布《中國的人權狀況》《1999年美國的人權紀錄》《西藏文化的發展》等白皮書,對抹黑行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輿論斗爭,有力駁斥了部分反華媒體在人權、西藏等問題上對我國的造謠詆毀。
黨的十六大后,宣傳思想戰線把加強和改進對外宣傳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全面客觀地向世界介紹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情況,及時準確地宣傳我國對國際事務的主張,著力維護國家利益和形象。首屆中美互聯網論壇、首屆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世界媒體峰會,展現出中國的開放與自信;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作出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的部署,為世界各國、各政黨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平臺支持和制度保障;中央宣傳部面向外國駐華使節舉辦的“走進中共中央宣傳部”開放日活動,則讓各國使節親身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開明開放的良好形象和對外開展友好合作的真誠愿望。
又見幾載春風度,別有鮮花滿庭香。通過這一時期的對外宣傳工作,我國向世界展示了文明、公正、民主、進步的國家形象,逐步形成了同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對外宣傳輿論力量,增進了世界對中國的了解,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輿論環境。
守正創新展形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中國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外宣傳工作作出通盤部署,進一步理順內宣外宣體制,將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并入中央宣傳部,并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提出了“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的明確要求。為此,新時代黨的對外宣傳工作以塑造國家良好形象、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服務黨和國家對外戰略為基本任務,不斷創新方式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營造于我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國際形勢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更加突出的今天,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边@就要求我國需加快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充分而鮮明地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國的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融合新聞報道、媒體合作、智庫交流、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全媒體對外宣傳格局中,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的傳播工作是一大亮點。以國際出版領域“現象級”讀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為例,該書現已出版4卷、37個語種版本,先后在32個國家舉辦39場線下與線上宣介推廣活動,發行覆蓋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讀者群日益從政界向學界、商界延伸,從年長者向年輕人延伸,從中國問題研究者向普通民眾延伸,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著作之一,也有力地向世界宣介了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越是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我們就越是需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明影響力,讓更多人了解和理解中國精神、中國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積極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不斷深化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習近平總書記更是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舉辦中外文化和旅游年活動,并多次就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等議題發表重要講話。2019年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及其間舉辦的亞洲文化嘉年華、亞洲文明周等文化交流活動,以開放自信又謙遜謙和的基調,向世界展現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推動我國同各國進行人文交流、實現民心相通的典型范例。此外,中央宣傳部等部門通過組織實施“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推進中國紀錄片對外傳播推優扶持項目等方式,推動國產紀錄片走出去,讓中國文化跨越語境的壁壘,引發眾多國際友人的共情與共鳴。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堅持不懈、久久為功”。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戰線圍繞“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守正創新,開拓進取,重塑外宣業務、重整外宣流程,初步構建起多主體、立體式的大外宣格局——配合元首外交和重大主場外交而精心組織的文化活動成功舉辦,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體系日益完善,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升,當代中國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的形象在世界上日益閃耀。但是,世界上一些奉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人將此視作威脅,唯恐中國發展影響其既得利益,極力對中國從戰略上圍堵、發展上牽制、輿論上打壓、形象上丑化。面對美西方國家的造謠攻擊和誣華丑華言論,宣傳思想戰線統籌國內國際、網上網下眾多渠道,通過發布《關于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中國人權法治化保障的新進展》等白皮書、刊播大量新聞報道和言論評論等方式,在國際輿論場中及時發聲,旗幟鮮明揭露西方污蔑抹黑、造謠生事的言行,堅決有力地開展中美經貿摩擦輿論斗爭、涉港涉臺輿論斗爭、人權輿論斗爭等對外輿論斗爭,以真相捍衛真理,以事實闡明是非,對幫助國際社會更加客觀、準確地認識中國發揮了積極作用。
回顧外宣工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百年歷程,種種歷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黨的指導思想的科學指引。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項部署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讓中國故事更為生動、中國形象更加鮮活、中華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近 期 活 動 精 選
●學術培訓丨關于啟動眼科亞??茖I能力培訓項目及相關培訓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
●學術培訓丨關于舉辦“聚焦超聲面部年輕化臨床應用城市巡講”(深圳站)的通知(第二輪)
★ 點擊標題可了解活動詳情及報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