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紀要》,如此描寫內地通往西藏的交通狀況。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由于陸路交通不便,通過海路借道印度仍是內地往返西藏的常見方式。顯然,改善內地與西藏的交通,對推動西藏實現社會制度歷史性跨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鞏固西南邊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西藏,按照毛澤東“一面進軍,一面修路”的指示,解放軍與四川、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眾及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了11萬人的筑路大軍,歷時4年,建成總長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自此,現代化交通運輸取代了千百年來人背畜馱的運輸方式,西藏交通運輸事業開啟了新篇章。2014年8月,川藏、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當年,10多萬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團結奮斗,創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跡,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60年來,在建設和養護公路的過程中,形成和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并進行考察調研。在川藏鐵路的重要樞紐站——林芝火車站,他勉勵川藏鐵路的修建者:“‘兩路’精神要繼續弘揚,敢打敢拼,一段一段拿下來。要做就做好。”川藏、青藏公路是凝聚筑路者鮮血與生命的英雄之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兩路”精神的慷慨宣言。川藏公路沿線地區堪稱地質災害的“博物館”,這里不僅有高山峽谷、激流險灘,而且地震滑坡、泥石流、雪崩等災害頻發。青藏公路全線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施工條件極為惡劣。在青藏公路修進昆侖山時,帶隊修路的慕生忠將軍在一把鐵鎬上,烙上了“慕生忠之墓”五個字。他說,如果我死在這條路上,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車輛經過川藏公路怒江大橋時,至今仍有鳴笛致敬的傳統,這是因為當年修橋時,一位戰士因連續作業身體疲勞,不慎掉進正在灌注水泥的橋墩里英勇犧牲。據統計,兩條公路修建期間,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在通車后的60多年里,300多名汽車兵長眠于雪山凍土之中。正是因為無數公路人前赴后繼、舍生忘死,才在“人類生命禁區”創造了偉大工程奇跡,讓西藏和祖國大家庭緊緊擁抱在一起。川藏、青藏公路是記錄一代代公路人青春與理想的奮斗之路,“頑強拼搏、甘當路石”是“兩路”精神的堅實基底。當年公路動工時,11萬筑路大軍沒有一張完整的地圖、沒有任何地質水文資料。為了找到合理路線,修公路的踏勘隊歷時1年3個月,翻越60多座大山,徒步4000多公里。因為與司令部失去聯系,當他們完成任務返回時,所有人都以為他們已經犧牲了。位于川藏公路北線的雀兒山五道班海拔4889米,在這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的“生命禁區”,被譽為“雪山鐵人”的養路工陳德華住了20年。他所帶領的雀兒山五道班,也被稱為雪域高原的“鋪路石”和“川藏公路上的生命守護神”。“把修好的路留給別人,把沒有路的地方留給自己”,在川藏、青藏公路建設和隨后幾十年的漫長維護中,公路建設者把擔當與奉獻演繹得淋漓盡致。川藏、青藏公路也是映照廣大沿線軍民深切情懷的團結之路,“軍民一家、民族團結”是“兩路”精神的情感支柱。在四川巴塘,一種叫“團結包子”的美食名聲在外。當年,為歡迎解放軍進藏,依據當地蒸肉包子宴請尊貴客人的習俗,巴塘群眾制作了可供一個班的人食用的大包子,從此以后,“團結包子”也被賦予了藏漢團結、軍民團結的美好意義。公路沿線群眾愛戴關心軍人,守護公路的戰士也不遺余力地回饋地方。2009年,巴塘在牧區推行“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時,海拔4600米的德達牧業村定居點建設所需的近2000噸沙、石、水泥運輸遇到困難。川藏兵站部得知后,先后兩次派出200多輛軍車無償運輸建筑材料,為牧民節約運費近100萬元。在川藏、青藏公路上,展示軍民魚水情的感人畫面,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官兵始終把駐地當故鄉,視各族群眾為親人,用心血澆灌出一朵朵絢麗的團結之花。近年來,川藏、青藏公路的路基不斷拓寬,原本坑洼的便道鋪上了平整的瀝青,很多大山已經打通了隧道,通行狀況不斷改善,變成吸引眾多騎手和自駕者前來的“網紅公路”。但是,因為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相比內地公路的平坦通暢,不少路段仍然充滿艱險,道路養護事業還需薪火相傳。如今,有不少“路二代”“路三代”繼承了祖輩父輩的衣缽。在“八百里瀚海無人煙”的柴達木盆地,為守護公路,青海省海西公路總段的馬文強一家三代接力60余年。“路三代”馬文強親眼見證了公路維護從小道班到大工區、從人拉肩扛到機械化、從手扶拖拉機到空調大巴的發展歷程,發誓把養路事業繼續傳承下去。幾十年來,川藏、青藏公路發生了翻天巨變,但廣大公路人筑路養路的情懷始終沒有改變。“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老一輩國家建設者用最原始的工具、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克服種種困難,硬是在“世界屋脊”上創造了公路建設的驚人奇跡。他們的精神至今仍激蕩在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經過的高山河谷間。現在,一條新時代的長征路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還有很多“雀兒山”“怒江橋”等著我們。廣大青年當學習傳承“兩路”精神,銘記“兩路”建設者“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誓言,摒棄“驕嬌二氣”,獲取直面風險、闖關奪隘的強大精神動力,奮力創造新時代新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