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國際醫療旅游市場即將迎來中國標準!
市場規模巨大,但中國份額很小
“目前中國的國際醫療旅游市場份額和我國的國力完全不相稱!”,在12月18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主辦,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張強醫生集團、盛諾一家、樹蘭醫療等機構參與的國際醫療旅游工作研討會上,盛諾一家董事長蔡強如是表示。
據統計,全球每年跨境醫療人次超過1200萬,國際旅游醫療年均增幅可達15%至25%,規模高達數千億美金。而且據預測,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旅游醫療或將迎來高潮。
然而,這些市場份額中國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以輸出病人為主,據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評價中心副主任史巖介紹,每年多達50-60萬中國病人到海外就醫,而且還不包括部分通過旅行社渠道的高端體檢、美容整形等數據。
而整體醫療水平和中國差距不小的印度、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卻成為了國際醫療旅游市場的大贏家。
據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介紹,以泰國的康民國際醫院為例,每年吸引了包括中東富豪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病人,美國患者都飛到泰國看病。這些提供國際醫療的醫院提供了優質而且相對低價的診療服務。
另以匈牙利一個小鎮為例,聚集了200多名牙醫,為歐洲各國的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可見醫療旅游的國際市場空間之大。
原因究竟出在哪?
近年來,我國醫療技術水平快速發展,診療技術整體水平遠高于印度、泰國等國家,為何我國醫療機構在國際醫療旅游市場卻少有建樹呢?
據蔡強介紹,原因在于首先沒有專業的服務團隊。據介紹,2011年美國一家醫院吸引的中國病人近幾十人,后在國際醫療旅游服務團隊的幫助下,目前該院一年吸引了幾千名中國病人。
蔡強表示,“以前盛諾一家主要服務中國病人到外國看病,未來更大的市場是外國病人到中國看病,因此我們專門籌建了團隊,吸引東南亞、歐洲、一帶一路、甚至美國等地的患者來華就醫。”
其次就是接待體系的短板。比如簽證制度,據蔡強介紹,按照我國現在簽證制度,來華醫療旅游只能走旅游簽證,僅為三個月,而一些腫瘤患者就來不了;此外一些醫院的診療環境也有待提高,要按照國際醫療旅游的服務標準來進行診療環境建設。
不僅如此, 蔡強還特意提到了國內的診療服務價格,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國際醫療旅游市場缺少的是有品質的醫療服務,而不是僅僅是低價。此外,蔡強表示,一些藥品、尤其是腫瘤藥在國內的上市時間較晚等因素,也制約著我國國際醫療旅游業的發展。
據張強醫生介紹,張強醫生集團剛剛在新虹橋開業的國際靜脈病中心定位就是國際化的診療服務,不僅服務國際患者,連醫生團隊都是國際化,目前已經有一位芬蘭血管外科醫生,接下來一位來自意大利的血管外科醫生也將加盟。
在張強醫生看來,中國醫療機構要想拓展國際醫療旅游市場,除了國際化的服務模式和流程,醫生團隊的國際化培養非常重要。
因此, 張強醫生集團的血管外科團隊非常注重國際化培養,不僅每年舉辦200多期英語學術培訓活動,還派經常醫生到海外交流。
張強醫生表示,上海要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現有公立醫療很難支撐,因此私立醫療的機會巨大,國際上的國際醫療旅游服務也基本上是由私立醫療機構承擔。
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董事長楊杰介紹,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坐落在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具有開展國際醫療旅游的區位優勢和技術優勢,并獲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園區已經入駐了一批技術領先、服務優質的品牌醫療機構,一批品牌醫療機構也在建設中。
亂象叢生,行業標準呼之欲出!
據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介紹,隨著社會辦醫的高水平發展,國際醫療旅游業務發展也很快。國際醫療旅游服務形式也很多,醫院內有國際醫療部,社會上產生了許多從事國際醫療旅游的專業中介機構,他們不從事醫療活動,但從事中介服務,他們把國外病人介紹到中國來,但更多的是把中國病人介紹到了國外,近年來這一領域市場化發展快,但在服務機構、人員資質、醫學翻譯、誠信服務和收費標準上五花八門,問題不少,甚至十分嚴峻,醫療質量安全隱患多,執業行為急需規范。要贏得國際醫療旅游市場,必須建章立制,研究制定標準。因此,日前,國家衛健委監督局委托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研究制定國際醫療旅游業務相關標準規范正當其時。
郝德明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領導人就標準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領導人明確指出,加強標準化工作,實施標準化戰略,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工程,是一項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他還強調,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占據制高點。
據媒體報道,以2018年12月公安部通報的一起特大海外醫療詐騙案為例,涉及相關案件2000余起,通過美容院尋找高收入、高消費的消費者,以免費豪華旅游的名義誘騙其到海外醫院體檢,以借機騙取高額體檢、“藥品”購買費用,類似的手法在這2000余起案件中“屢試不爽”,最終共計詐騙近10億元。
據《看醫界》了解,由于醫療旅游是新興產物加上橫跨兩個行業,在監管上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法律法規尚未出臺之前,政府主管部門希望行業標準先行,而涉及海外就醫業務的機構,基本上都屬于社會辦醫療領域,希望通過行業自律和監管,先把行業盡量規范起來。
因此協會擬籌備成立“國際醫療旅游行業標準專家委員會”,希望業內從事國際醫療旅游業務的研究者、管理和從業者積極參與討論、編寫標準與規范,包括立標后的宣傳、教育培訓和評價認證的推廣工作。
據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評價中心副主任史巖介紹,目前協會起草的國際醫療旅游業務相關標準規范,不僅適用于國內醫療機構,也將對海外開展對華國際醫療旅游的醫療機構開展認證,以警示風險。
知名醫改學者、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發起人蔡江南教授建議,希望認證的標準對于國內外開展國際醫療旅游服務的醫療機構一視同仁,以促進我國醫療機構的服務國際化進程。
最后,據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介紹,未來國際醫療旅游行業評價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和信息服務平臺將計劃落地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為全國希望開展國際醫療旅游的醫療機構、中介機構和病人,開展教育培訓、評價認證、市場開發、醫療簽證、專家會診、業務咨詢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