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欧美影院|欧美A级肉欲大片XXX|欧美精品VIDEOSEX极品

協會介紹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當前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情

行業動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2年8月25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來源:宣傳司 作者:宣傳司 發布:2022-08-26 10:04

時 間:

2022年8月25日

地 點:

國家衛生健康委西直門辦公區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

胡強強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嘉 賓:

劉登峰??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監察專員

王??辰??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蔣建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新民??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首先,向大家通報近期出臺的衛生健康重要政策文件情況。
一是印發《“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提出遵循衛生健康行業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聚焦增加人才資源總量,優化人才結構和區域分布,提高人才服務能力,提升高端人才集聚水平,創新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是印發《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完善最嚴謹的標準體系,提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識別與評估研判工作水平,貫徹實施國民營養計劃與合理膳食行動,健全支撐保障,夯實發展基礎,保障公眾飲食安全健康。以上是近期情況通報。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醫學科技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列為科技工作的“四個面向”之一,為我國醫學科技發展提供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醫學科技創新與醫學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天的發布會將重點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醫學教育工作進展與成效,這也是國家衛生健康委“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發布會的第14場。出席本次發布會的嘉賓有: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先生;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先生;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建東先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先生。
首先,請劉登峰專員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醫學教育工作有關工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

衛生健康科技教育工作肩負著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的重要責任使命。國家衛生健康委一直高度重視衛生健康科技教育工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實。近年來,廣大衛生健康科教工作戰線的同志們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砥礪奮進,開拓創新,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治理能力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構建完善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醫學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為健康中國建設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和可靠的人才保障。
一,衛生健康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保障人民健康和新冠疫情防控等國家重大事件處置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國家衛生健康委自2008年以來,牽頭組織實施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藥創制和傳染病防控兩個重大專項,組織全國上下的醫藥衛生科技工作者奮力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專項支持獲批上市一類新藥達80個,是專項實施前的16倍,有力推動我國新藥研發由仿到創、醫藥產業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帶動我國傳染病預防診斷治療和控制水平跨越式提升。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依托重大專項長期部署積累的研發能力、人才團隊和優勢的技術平臺,迅速確認病原,并開展科學溯源,研發系列診斷產品,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發攻關等,全方位為綜合防控、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提供堅強支撐,譜寫了科學防疫的一首首壯麗凱歌。
二,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行業治理能力持續提升。我們肩負著建設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責任,在心血管領域等常見病、多發病的20個領域建成了50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生物醫藥領域建成7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這在各學科領域中居首位。在北京協和醫院等5家醫療機構建設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109家委級重點實驗室,省級行政區域實現全覆蓋。啟動實施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建立科研院所穩定支持的資源配置新機制,健全完善臨床研究、倫理審查、科研誠信、成果轉化等醫學研究管理政策,有力促進醫學研究規范健康發展。
三,貫徹落實《生物安全法》,強化病原微生物實驗室體系建設,為維護和塑造國家生物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國家衛生健康委承擔牽頭組建國家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落實生物安全法相關的法律責任和任務,重任在肩,我們始終秉承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進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著力提升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同時,加快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建設,加強人才規范化培養,強化依法安全監管。目前,全國已有從事人間傳染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P3、P4實驗室63個,P2實驗室4.6萬個。我們搭建了比較完善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平臺體系,為科學研究、疾病防控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四,持續深化醫教協同改革,為衛生事業發展提供可靠人才保障。醫學教育的水平關乎人民健康和千家萬戶幸福,我們推動醫學教育納入法治化保障,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和醫師法都明確要求完善醫學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的三階段醫學教育體系,建立健全住院醫師規范培訓制度。國辦出臺三個文件,對醫學教育改革作出專門的部署,我們深化醫教協同改革,狠抓制度落實,累計培訓住院醫師83萬人。同時,注重問題導向,持續加強全科、兒科、精神科等緊缺人才培養,截至2021年底,全國醫師數量已達到428.7萬人,千人口醫師數達到3.04人,數量接近發達國家醫師配置水平。其中,全科、兒科、精神科醫生通過我們幾年的努力,分別達到43.5萬人、20.6萬人和6.4萬人,分別較2012年增長了295%、102%和173%,為健康中國建設和衛生事業發展、醫療水平提高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各位媒體朋友的提問。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國日報記者:
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斗爭的有力武器,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看到,疫苗和藥物、診斷試劑、醫療救治等都離不開科技創新。請問有哪些科技創新助力了疫情防控?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

謝謝記者提問。剛才您說得非常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我們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亦不例外。在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一錘定音”迅速確定病原。比如我們依托前期積累的優勢平臺、優勢團隊、科研能力,一周便確定了新冠病毒,分離出毒株,拼接出了序列,向世界分享,得到世衛組織“用創紀錄短的時間甄別出病原體”的高度評價。病原的鑒定,我們都知道,這是科學防控的基礎性工作,病原確定了,我們才有后面的診斷試劑、藥物和相關治療策略的提出。這是我們第一項工作。
二是快速研發出系列診斷產品,在疫情暴發兩周內,我們就快速研發了高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術,為早期診斷、陽性感染者篩選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其后的防控工作中,應對輸入性病例,復工復產復學都發揮了作用。我們現在天天都在做核酸,實際我們的故事就從那時候開始的。
三是在疫苗研發領域,國家衛生健康委作為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副組長單位,承擔了藥物研發、疫苗研發、以及相關的臨床試驗等重要工作,發揮了主力軍作用。我們設計了五條技術路線,組織了優勢團隊進行科技攻關,為后續的新冠疫苗幾十億的產量打下了堅實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首創了全球首個高生物安全風險疫苗生產車間技術標準,有了這個標準,我們建設的車間才能實現數以億計的新冠疫苗安全量產,這都依托于科技重大專項的積累。所以,到目前為止,疫苗的產出量也好、品種也好,我們都是遙遙領先。9款疫苗獲得國家藥監批準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有3款列入世衛的緊急集采。在這個過程中,背后的故事就是科技的力量,和我們多年來重大專項積累的團隊技術基礎和疫情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奮力爭先都分不開。
四是在藥物研發方面,我們也不落伍,從一開始我們就組織了藥物研發攻關的相關工作,對藥物的臨床前研究、抗體的篩選、臨床試驗通道打通和審批快速便捷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基于我們國家重大專項積累的藥物篩選、疫苗研發、臨床評價的平臺和團隊,很快推動了中和抗體、化藥和中藥等成功上市,廣大醫藥衛生工作者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第一時間趕到武漢做藥物和疫苗的臨床研究、診療方案研究。在藥物方面,我們還有很多的故事,大家看到很多新聞。中和抗體也好、新的化藥也好、中醫藥也好,例如阿茲夫定最近獲得新冠肺炎適應癥批準,納入了第九版診療方案,這都是我們藥物研發、科技支撐的鮮活例子。
五是人才隊伍建設,我們敢打敢拼的醫學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有力支撐了疫情防控,他們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從早期的2020年1月至今,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不畏艱辛,不怕困難,展示了我們醫學科技和教育隊伍的良好風貌。謝謝大家。

南方都市報記者:
有一個問題請問王辰院長,如何評價中國現在臨床研究體系,中國醫科院近年來如何加強臨床研究的工作?有哪些突破性進展?未來如何再去提升?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

謝謝。臨床研究是基于人體所進行的醫學研究,是醫學研究的精髓所在。臨床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用在患者疾病的預防、診斷、控制、治療、康復和健康促進上,所以臨床研究水平體現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醫學水平,直接關乎對患者的醫療水平,所以臨床研究是至為重要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在臨床研究方面,從基本的思想意識上有了顯著提升,從過去的重視不足到現在的高度重視臨床研究,并且采取了一系列非常現實的卓有成效的步驟和方法來推動中國的臨床研究,提升臨床研究的水平。比如,國家層面設立了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布局了國家的臨床研究的基本體系。另外,國家還設置了五個轉化醫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剛才登峰司長已經提到這些重要進展。另外,在國家為中國醫學科學院所設置的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中,我們專門設置了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專項,推動臨床研究。可以看到,在國家的各個重大醫學科技項目中,臨床研究的比重也是占據的越來越多,成果產出也是越來越多的。
中國醫學科學院作為唯一一個國家級醫學綜合研究機構,在這臨床研究方面承擔著重大使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的要求,醫科院在推進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等各個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家知道,中國醫學科學院體系包括了6家在中國居于權威地位的醫院,包括從綜合的診療上、從疑難危重癥救治上,到我們5家在專科領域里面都居于國內領銜地位的醫院。除了在這些領域里引領著中國的醫學,特別是臨床醫學發展之外,我們的19個研究所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共同支撐了醫學研究的體系。
從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的布局上來講,越來越把臨床研究作為重點進行支持和推動。過去這些年,我們也在替國家去思考怎么推動中國的臨床醫學研究。我們設置了引導國內醫療機構進行研究的評價體系,我們叫做中國醫院和醫學院校的科技量值,就是大家都知道的STEM,中國醫學的科技量值這樣一個體系,這個體系中我們把臨床研究的權重放的是很高的,這體現在臨床研究的立項,包括數目和質量,特別是臨床研究的產出,也就是能夠實際轉化成為多少臨床的技術、實際的藥品、實際的治療方案,有多少能夠進入臨床指南,這就是關于臨床研究導向性的方面。全國的醫療機構都特別關注科技量值指標,由此也對臨床研究給予了特殊的重視,并且轉化成他們現實的科技行動。
另外,中國醫學科學院還匯集了全國醫學最權威的一批專家,組成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組建了醫學領域的六個學部,首先就是臨床學部。這個學部匯集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同時還把我們國家已經顯現出國際水準的臨床研究能力的專家納入其中,組成一個智庫,為國家在臨床研究方面出謀劃策。
再有,中國醫學科學院開展了重要醫學年度進展和重大成就的評價和評比,向中國醫學界展示了醫學研究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所有這些都是中國醫學科學院作為國家醫學科學院的一個重要的導引性的作用發揮。同時,中國醫學科學院在五個專科領域里面,還有疑難和危重癥領域里面作出的成績也都是顯著的,這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發生了一系列重要變化。體現中國的臨床研究材料,在國際指南中的支撐力和占比是上升的,盡管我們的總量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但是較之過去就已經有了非常顯著的上升。在中國指南中,過去主要是基于國際上的材料,而現在中國基于國人的臨床研究材料的支撐占比在迅速上升,成為支撐中國臨床指南的重要的科學根據。這些都是這些年來我們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和變化。
具體的方面,以中國醫學科學院為例,我們在抗感染方面研制的可利霉素,治療糖尿病的桑枝生物堿,這些都已經是國家的一類新藥。另外,我們國家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進展,被藥監局認定為突破性治療藥物。
總體上來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的臨床研究體系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當然,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方向,我們在臨床研究方面,應當作出我們自己的努力,在國際臨床的研究領域里面持續提升和彰顯中國的地位,這是未來我們努力的方向。謝謝。

中新社記者:
請問我們國家在惡性腫瘤藥物研發方面有哪些突破?能夠給患者帶來什么樣的獲益?謝謝。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建東:
惡性腫瘤牽扯到千家萬戶,是大家非常恐懼的一個疾病。在過去十幾年中,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對惡性腫瘤研究給了非常重點的布局,支持400多個項目,促進31個新藥上市。過去腫瘤治療,大家知道化療有很大傷害,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們第一個國家靶向治療埃克替尼的副作用降低了很多。像澤布替尼不光在中國,已經可以出口到美國,這個領域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展,老百姓也是可以常用的藥物。替尼類藥物也是我們國家醫院常用抗癌藥。后來免疫治療開始,像PD-1、PD-L1藥物,比如特瑞普利這個藥物上市以后,我們國家開始靶向免疫治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進展。我們國家后來出了好幾個這類藥物,作為病人免疫特異性治療的一個選擇。還有抗體和化合物結合的,我們叫做ADC藥物,像維迪西妥單抗,這個藥是我們國家第一個抗體和藥物偶聯,靶向性更強,過去我們國家這類藥是沒有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
靶向治療CAR-T的治療也是免疫治療,使我們臨床的治療選擇性更多了。目前在研的藥物已經到了臨床比較后期的階段,有些藥物可能使腫瘤治療的副作用更小,病人的痛苦更少,而且有新的抗癌機制。我想,對于乳腺癌、肺癌、腦膠質瘤、淋巴瘤等疾病,有好幾個藥物可以期待,未來幾年能夠服務中國的患者。謝謝。


新華社記者:
這個問題提給劉院長,人才的評價考核方式是具有導向作用的,我們關注到去年國家發布了一個指導意見來改進人才的評價考核方式,請問這些創新性的評價機制目前的落地落實情況如何?謝謝。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

感謝您的提問。醫院的人才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我們醫務人員非常關心的問題。黨和國家非常重視人才評價工作。2021年,從頂層設計方面,多部委印發了針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我們基層也做了許多新的探索。我認為,醫務人員要以醫療工作為中心,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作為公立醫院,我們建立了遵循行業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辦法。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破除“唯論文”,提倡重臨床。醫務人員干什么我們就應該評價什么。從事臨床工作的醫務人員,我們應該重點評價他的臨床工作數量、創新成果、實際貢獻。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在醫院設立了“杰出醫師獎”,表彰優秀的青年醫生,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做臨床工作的使命感和獲得感。此外,我們還設立了“醫療技術創新獎”,鼓勵廣大青年醫生創新醫療理念,改進診療技術,使我們的患者獲益更多。
臨床工作評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大家知道,醫院有各個行當,評價非常不容易。我們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醫生、評價醫務工作者的產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通過大數據,為醫生“精準畫像”,從工作數量、質量、疑難病例處理三個維度全方位、立體定位臨床醫生的工作能力,通過病案首頁直接獲取醫生的臨床工作情況,將門診、住出院等臨床工作數量作為醫生申報職稱的門檻條件。將病案作為評價臨床工作質量的重要載體,用搶救、死亡、疑難病案來分析、考察醫生的工作能力,我覺得既客觀準確,同時又減輕了他們申報時的麻煩,解決了以往“有指標、難收集”的困境。
另外還要強調的是,醫德醫風也是我們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大家都知道,醫療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始終需要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和“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科學家精神,所以在以往的人才評價、晉升中,我們會優先考慮到承擔國家重任的醫務人員,比如援疆援藏、健康扶貧、抗擊疫情,這些人員我們會優先考慮。對于違反醫德師風、學術誠信的人員,在職稱晉升中是一票否決的。
但是破除“唯論文”不是不鼓勵臨床大夫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一些臨床研究,我們還是要鼓勵的,我們要重點評價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不能說為了論文而論文,而是要引導醫務人員把論文寫在中國的大地上,根據我們國家的具體情況,根據醫院具體情況,寫在患者病床旁。特別在職稱評審中,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科學合理地對待論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我們醫療領域的科技工作者也都可以享受這些政策。國家和醫院引導臨床工作者在臨床中發現問題進行探索,為高水平的創新成果搭建一個平臺和條件,在我們醫院也形成了崇尚創新、積極從事臨床研究的氛圍。
目前,還有一些激勵科技創新的政策,對高校、科研院所適用。國家衛生健康委非常重視這個事,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使國家臨床醫學中心(就像我們這樣的醫院)等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依托的醫療機構,能享受到高校科研院所所創新的一些同等政策。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將高水平醫院納入國家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試點對部分高水平醫院實行高校、科研院所的同等創新政策。這些措施都極大釋放了我們醫療機構的創新活力,我院也不斷在創新,不斷在努力,我們也創新了一批新藥、新診療靶點的科技成果,我們本年度轉化合同金額達到2.4個億。
謝謝您的提問,謝謝大家。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
我們說醫學的本質是“人學”,我們常聽說“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在安慰”,治療疾病不僅需要醫學技術,還需要人文關懷。請問在醫學生培養階段,如何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謝謝。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醫學是一個綜合的學問體系、學術體系、技術體系,也充滿著學習、感悟和運用的藝術。所以醫學是人類三大知識和學術體系之上發展起來的,這三大知識和學術體系包括自然科學與技術、社會科學與方法、人文學科與文化。遠古的時候,實際上醫學對人文的倚重是很重的,對社會科學的倚重也很重,對自然科學和技術的倚重;在科學醫學出現之后,其比重是突出加大的。
大家知道,自然科學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生物學科、理學、工學,但是現在醫學院校的教育有一點偏于自然科學和技術了。不但偏于自然科學和技術,還更加有點偏于生物學和生命科學,生命科學和生物學對醫學是重要的,是核心的、主流的技術和科學的根據。但是醫學是面對活生生的人,人又在社會中生活,所以研究社會規律和人際關系的社會科學對醫學是至為重要的。對于人的一些感受,一些文化的東西、人文的東西、情感的東西又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這與醫學是密切相關的。
我們現在應該看到,在醫學教育中存在偏于自然科學與技術,更集中偏于生物學的傾向。所以目前我們的醫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生物學基礎,而對自然科學中的其他部分,理學、工學重視不夠,對社會科學的教育、人文學科的教育和文化方面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我們國家總體課程比例中,對社會科學、人文、藝術、哲學等需要特別給予加強。在社會科學的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方面,應當是醫生應該掌握的一些重要知識范疇,而在這方面,我們確實做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明確提出要求,醫學界越來越覺悟到,在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包括在自然科學,在生物學之外的理學、工學方面,醫學界應當加強。醫學的特點是什么?醫學是“多學”,它是基于多學科基礎上產生的,醫學是基于“多學”的基礎上,關注人的健康和生命這一人的終極利益的,因此醫學是“人學”。由于醫學是“多學”“人學”,關乎人的終極利益,涉及人類知識技術的各方面,所以醫學還是“至學”,就是至高至圣之學。因此,對醫學的這個認識決定了醫學教育上我們必須把握正確的方向,在不斷提升科學素養的基礎上,對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必須有所加強。
我想,您說的人文素養大概指的是兼指了人文學科和文化的內容,也兼指了社會科學和方法的內容,這都是我們需要加強的。怎么能夠提升,這些年來,第一,從思想覺悟上越來越認識到,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對醫學的重要性,也認識到我們在自然科學基礎上對生物學的重要性高度認識,理學、工學方面也應當加以強化。在具體做法上,必須強調醫學的多學科性。具體辦法上,在醫學院教育里課程設置上,我們應該多設置一些社會科學的人文學科和理學、工學方面的內容。對于其中特別有理學、工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素養和愛好、能力、潛質的學生,鼓勵他們在這方面進行進一步研修,甚至可以拿雙學位,這是一個方面。在我們協和醫學院,我們很鼓勵學生研修生物學之外的理學、工學、社會科學、人文相關的課程,鼓勵他們去拿雙學位,學校也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在生物學科的學分之外要拿到生物學科之外的學分。在一般醫學院校,我們特別鼓勵強調國家所倡行的新醫科教育中,也特別要加強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培養占比。
醫生這個行業,關系著人的性命,人的健康和生命,所謂人的終極利益的,所以必須加強這方面教育。協和醫學院作為國家居于領先地位的一家醫學院,選的都是非常智慧的、素養非常高的學生,納熱愛醫學者、納多學科背景者、納天下賢才學醫,推動我國向更先進的醫學-衛生-健康模式轉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這方面教育,在理論上、行動上付諸實踐。謝謝。

健康報記者:
我們知道,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是開展相關科研工作的一個基礎設施,也是為國家提供生物安全的一個重要保障。我們想知道,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在推進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在安全監管方面又作出了哪些工作?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

謝謝你關注實驗室安全相關的問題,非常感謝關注到這個問題。新冠疫情以來,大家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越來越熟悉,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又叫生物安全實驗室,它為病原微生物操作提供一個安全有效的屏障平臺,避免操作人員感染和公共環境污染。這項工作在整個醫學健康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國家生物安全法去年頒布實施,設專章進一步明確強調這項工作。
國家衛生健康委承擔著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監管責任,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推動基礎條件平臺建設。P3實驗室那么重要,過去我們布局也好、數量也好,離我們的實際工作需求還有一定距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把體系建的更完整,更有效。近年來,國家加快推動P3、P4實驗室規劃建設,我開頭報告了,目前在人口健康領域已建成P3、P4實驗室63個,有效提升了國家和各地方疫情防控能力、生物醫藥經濟發展基礎水平。P3實驗室的重要性,我舉一個例子,現在我們所用的新冠滅活疫苗,最早的疫苗株篩選是在P3實驗室開始的,最早的小試疫苗產品是在P3實驗室生產的,最早做臨床試驗的產品也是在P3實驗室完成的。這些實驗室不光服務于象牙塔,更是開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的主陣地,也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最不可或缺的平臺。這個平臺也包括保藏機構,前不久我們印發了“十四五”保藏機構的規劃,想必很多關心生物安全工作的同志們也注意到了,我們布局了菌(毒)種保藏機構的網絡,也是加強這方面的基礎能力建設。保藏機構能夠實現病毒變異情況的監測,通過網絡分享變異株,充分利用資源。我們疫苗生產也好、研發也好,幾波變異毒株引起的疫情,從最早德爾塔,到現在奧密克戎,我們在實驗室把毒株分離出來,再分享給科研機構和疫苗生產單位,從而為科研防控、疫苗生產、生物產業提供堅強的保障。生物安全實驗室發揮的作用非常大,所以體系建設必不可少,非常重要。
二是實驗室運行必須關注安全,安全是我們的法律責任。我們逐步構建了風險防范化解體系,體系建設包括人員培訓的項目,為了保證培訓質量,我們有示范基地,好比開辦學校,將比較好的P3實驗室作為教學點,培訓我們的人。我們還編寫培訓大綱、教材,確保應知應會的操作必須掌握。我們加強考核,把生物安全這項工作抓好。同時,我們也在法律制度設計上建立了充分的責任體系,實驗室依托單位也好、實驗室負責人也好,屬地衛健委也好,都分別負有監管責任。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我們的制度設計,構建了風險防范的體系,這些年實現良性運轉。
三是在日常監管上發力。責任體系建立之后,監管時刻不能放松。我們每年制定年度計劃,部署實驗室自查、屬地化檢查,我們每年還會對高等級實驗室還進行全覆蓋的飛行檢查等等。總而言之,通過幾方面的工作,在確保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能力的同時,保證實驗室生物安全,把實驗室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好,推進良性發展、健康發展的軌道。謝謝。

中國青年報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蔣建東院士,兒童用藥有別于成人,總體上我國兒童專用藥尚且短缺,請問近年來我國在支持和促進兒童用藥的創新發展方面有哪些務實的行動?謝謝。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建東:

兒童用藥是一個比較難的題目,一方面來說,兒童不同年齡生理狀態差別比較大。我們要做臨床試驗也很難做,家長也不太同意。所以很多企業研發動力就沒有了。這種情況下,國家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專門組織了兒童藥研發專項,國家衛生健康委通過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投入了6個多億的經費,來研究兒童用藥。先后分了三批,公布了105個藥物的研究計劃,希望兒童用藥能夠得到改善。國家衛生健康委還成立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組織了23個全國兒科相關的單位,建立“中國兒科人群藥物臨床試驗協作網”,推進藥物臨床研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國家衛生健康委還和國家藥監局、工信部、國家醫保局,共同推進兒童用藥的研發和生產。在國家幾個政策的推進下,兒童用藥現在有了很明顯的提高。比如治療青少年血友病A的重組人Ⅷ因子;還有治療小孩子血管瘤的普萘洛爾也獲批上市;還有水合氯醛/糖漿,也是兒童常用的藥物。在過去這些年一直有兒童急需藥品上市,2021年全國一共有47個兒童用藥被批準上市,明顯改善了臨床用藥水平,其中14個納入了優先審評審批,極大促進了兒童用藥上市進程。后面還有更多兒童用藥在申報過程中,國家相關部門也很關心,再過一些時間,會進一步得到明顯改善。


紅星新聞記者: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培養群眾信賴的合格臨床醫生的必由之路。請問,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的質量?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

謝謝提問。住院醫師規范培訓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建立的一項醫學教育的重大制度,取得了重大成就。醫師是健康的守護神,直接關乎人民健康,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可以說,質量是醫學教育的生命線。我們從制度建立之初就設計了比較完善、保障質量的閉環管理制度。
首先,我們建立了基地標準和培訓標準,作為培訓工作規范開展的重要遵循。
其次,我們遴選培訓基地,嚴格基地入口關,確保基地能夠成為培訓的合格場所。現在我們有培訓基地1118家,實現省域全覆蓋。
第三,我們設立專門培訓項目,支持師資能力建設,累計培訓師資23萬人。合格的師資是培養合格醫生的重要保障,所以師資隊伍建設也是我們工作著力的重點。
第四,我們找齊補平,面對區域不平衡不均衡的情況,我們指導東中部省份,為新疆、西藏、貴州等西部代培住院醫師,持續提升西部地區年輕醫生能力水平,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提升培訓“均質化”水平。
第五,我們加大對制度落實的監管力度。主要措施是評估檢查,這項工作委托中國醫師協會,按照“常態、勿擾”的原則,和“四不兩直”的方式,對全國培訓基地和專業基地進行抽查評估。這是“長牙齒”的檢查,我們對33家培訓基地和185家專業培訓基地亮黃牌,限期整改;對23個專業基地亮紅牌,撤銷資格,對5家培訓基地實行退出。將結業考核作為培訓基地質量的重要檢驗標準,倒逼基地持續改善培訓質量;我們將培訓質量、培訓期間的待遇,以及落實“兩個同等對待”作為對各省進行績效考核、基地評估的重要指標,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促進培訓制度的落實。
質量是住培制度的重中之重,我們一直對此高度重視,采取了多項措施狠抓落實。當然,這項制度建立時間不長,我們一直在為建立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住培制度而努力。制度建設永遠在路上,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將始終堅持以質量為生命線,嚴格管理,嚴格監管,為實現“培養人民滿意的好醫生”這個目標作出不懈努力。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當前,5G技術、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不斷涌現,一些新技術也逐步在一些領域運用。請問如何讓新技術更好的運用于臨床診療、服務群眾健康?謝謝。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

我想,談的是5G技術和AI信息相關的技術,其實醫學相關新技術不只是這些,這些是目前發展很快,跟醫學應用很緊密的技術。其實醫學由于是“多學”,是融合多學科的技術在內,來共同促進醫學服務于人類的健康的。我們知道,醫學有一個特點,是需要把各個學科最前沿和先進的技術匯集到醫學上,服務于人的健康——這一人的最重要的利益。5G也好、AI也好、云計算也好、大數據也好,這些目前發展很快的技術,在醫學領域里面的應用前景非常大。這次疫情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了一系列疫情趨勢的推算,從國際上到中國都開展了,盡管比較初步、還不成熟,但已經為疫情走向的判斷提供著重要參考。在遠程會診方面,由于5G技術,它的傳輸速度明顯增快,可以很實時地實現交流,越來越接近現場查房的感覺。通過機器人,通過網絡上的操作,5G線上的操作,能夠遠程操作進行手術,這些都是一些現在的工程技術、科學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在移動終端設備,可以實時采集一系列生理參數、運動情況,甚至還可以對你更細致的進行運動、身體代謝、心率、血壓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這都和健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剛才您提到的5G、AI、人工智能等技術,都是醫學和其他的學科技術,理學的、工學的、社會科學方法的,甚至人文結合的一部分,是目前技術發展比較快的方面。現在各行各業,工業、信息產業、制造業,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把他們的創新技術都匯聚應用到健康上。因為人的健康問題逐漸成為民生最重要、最核心的需求了。一切的學科進展,一切的技術,包括你講的5G在內,都要匯集應用在服務與健康上,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們國家在信息技術上,特別是5G等相關技術上,有我們的一些長處,乃至有突出的長處,這些長處率先服務于中國人民的健康。這些年來,大家已經體會到了進步:我們戴的智能手表,健康軟件的監測,人群之間健康的互動和促進等等。在促進健康的六個方面,健康促進、預防、診斷、控制、治療、康復,AI、5G上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過去這些年,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未來更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同時,我想強調,不僅僅是5G、AI、超算等信息相關技術,一切理學的、工學的、社會科學的、人文學科的東西都應當及早和健康、和生命發生關系,為人民生命健康服務。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

就剛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問題,我再補充兩句。大家知道,醫學是個實踐科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師成長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我1982年從醫,至今40年了,我覺得我的基本功還是在住院醫師培訓階段形成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一個合格臨床醫師成長的必由之路,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北大醫院今年107周年了,我們是為醫學教育而生的百年老院,是國家首批住培示范基地、首批國家住培重點專業基地,積極服務國家醫學人才培養需要,瞄準世界前沿標準。一方面,我們把住培工作作為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重點抓,管理部門具體管的格局。另一方面,醫院始終堅持聚焦內涵質量一個核心,充分落實“兩個同等對待”政策,以不斷完善培訓管理體系、充實師資隊伍、推進保障落實三項工作為抓手的工作思路,為住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具體的做法:
第一,強調立德樹人。把立德樹人放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位置,立德樹人作為教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的宗旨,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都圍繞這個目標進行設計。在院校教育和畢業后教育階段都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醫生。
第二,醫院立足本土,用國際化的視野推進教學改革。在教學理念上積極倡導“勝任力導向”的住院醫師培訓,和加拿大皇家內科和外科醫師學院合作,借鑒國際先進理念,醫院成立了“住院醫師項目委員會”,負責住培管理工作,其中,住培學員代表以正式身份參與管理。此外,將溝通能力、職業素養,醫學人文精神融入到臨床住培的帶教過程中,對綜合能力進行全方位培養。并采取多種方式的評價,特別是對“勝任力”進行全面評估。
第三,切實保障住院醫師待遇。這個待遇包括教學資源,也包括績效待遇。我們醫院始終堅持對所有的住院醫師進行統一的臨床教學管理,保證不同來源的學員享有同等的培訓資源。同時,堅決落實國家政策,堅持“同工同酬”,住院醫師享有同等績效工資。我們達成一個共識,再苦不能苦孩子。今年5月,醫院進一步提高住培學員院級基本績效,鼓勵基地科室根據工作情況發放額外績效,增強年輕醫生獲得感、幸福感。
第四,配套現代化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資源。醫院建立教學績效管理、師資培訓與認證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設立教師發展中心,將教師評價整合到職稱晉升體系,為教師培養的連續性提供制度保障。在教學資源建設上,我們建設了先進的醫學模擬教學中心,為開展高質量的住院醫師培訓保駕護航。
下一步,北大醫院將繼續落實國家住培政策,繼續加強教育教學研究,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開發醫學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平臺,迎接新技術革命,引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高質量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北大醫院力量。謝謝大家。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

謝謝劉院長,也謝謝剛才回答問題的王辰院士。我們的現場提問環節就到這里。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斗爭的一個有力武器,保障人民健康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今天的發布會4位嘉賓向我們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醫學教育相關工作情況,也回答了媒體朋友提出的問題。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圍繞“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舉辦系列發布會。謝謝今天的各位嘉賓,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近 期 活 動 精 選


●分支機構丨關于召開信息化專業委員會2022年學術年會暨第二屆中國智慧健康質量大會的通知

●關于招募腫瘤康復專業能力培訓項目特聘專家的通知

●關于啟動2022年度會員會費收繳及會員招募工作的通知

分支機構丨關于招募護理分會第二屆委員會成員的通知

分支機構丨關于招募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首屆委員會委員的通知

關于開展預防接種情況調研的通知

招商合作丨第十屆學習型醫院院長論壇商務合作邀請函

關于為抗疫醫務人員志愿者提供心理公益服務的通知

★ 點擊標題可了解活動詳情及報名方式

联系我们: 吐鲁番市| 仲巴县| 普安县| 上饶市| 会泽县| 长宁区| 咸阳市| 栾城县| 台江县| 巫溪县| 金沙县| 克拉玛依市| 宁波市| 甘德县| 无极县| 北川| 日喀则市| 南城县| 工布江达县| 遂川县| 新郑市| 通州市| 同江市| 顺义区| 台州市| 工布江达县| 安宁市| 连云港市| 龙井市| 皋兰县| 祥云县| 栖霞市| 抚顺县| 库伦旗| 建水县| 法库县| 米易县| 太仓市| 西安市| 吉木乃县|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