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
及中醫藥人才工作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來源:中國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作者:中國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發布:2022-06-28 09:5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2年6月24日(周五)下午15:00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及中醫藥人才工作有關情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 邢超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發布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大判斷,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我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統籌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為了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近日我局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對今后一個時期中醫藥人才工作作出了系統部署。今天的發布會將重點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人才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關于加強近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劉冬梅女士首先,有請盧國慧司長向大家介紹《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這一文件有關情況。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黨中央、國務院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構建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了中醫藥人才岐黃工程,中醫藥人才隊伍規模快速增長,結構布局逐步優化,人才質量和效能顯著增強。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對中醫藥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為了充分發揮人才的基礎性、戰略和決定性作用,加快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中醫藥人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這個《意見》是首次制定的系統部署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推動中醫藥人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意見》的出臺將有利于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有利于遵循中醫藥人才的成長規律,優化人才培養,強化人才素質,也有利于創新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營造人才脫穎而出的發展氛圍,提升人才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我們在《意見》制定過程中,深入學習中央精神、廣泛開展調研、充分聽取各方的意見,在此基礎上進行認真研究,制定過程中著力對標對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著力突出重點,強化高層次人才、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質擴量,強調加大培養規模,擴大崗位供給,建設高水平中醫藥院校,實施人才岐黃工程,提升人才質量。這個《意見》昨天已經正式公布,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在此我想從三個方面介紹一下《意見》的主要內容。一是明確了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總體要求。《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堅持黨管人才、服務需求、遵循規律、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需求,提出了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基本建立,人才規??偭靠焖僭鲩L,制度環境明顯優化,培養造就一支基本滿足中醫藥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實現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醫師配置不低于本機構醫師總數的60%,全部社區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置中醫醫師。到2030年,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人才梯隊更加合理,高層次人才規模顯著增加,基層人才隊伍更加穩固,中醫藥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逐步建成,適應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中醫藥領域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不斷涌現,人才對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對健康中國建設的貢獻度顯著提升。二是緊緊圍繞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需求,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提出了新時代人才工作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并作出了具體的部署。第一,培養造就中醫藥領域的戰略科學家,培育壯大領軍人才隊伍,促進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打造中醫藥人才發展高地,加快培養集聚高層次人才。第二,擴大基層人才供給,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改善基層人才發展環境,夯實基層人才隊伍。第三,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實施西醫學習中醫專項,大力推進西醫學習中醫。第四,強化中醫藥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加強中醫技師隊伍建設,加快急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中醫藥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統籌推進中醫藥重點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第五,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第六,拓寬中醫醫療服務崗位,落實用人自主權,加大薪酬激勵制度,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健全表彰激勵機制,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三是圍繞確保相關政策措施落地落實,明確了組織實施的相關保障措施。包括了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各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完善黨委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發揮作用的中醫藥人才工作新格局。各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部門加大指導支持,會同中醫藥主管部門推動有關政策落實。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人才發展多元投入機制,加強人才發展經費支持力度。國家組織實施中醫藥人才岐黃工程,各地結合本地優勢特色實施人才隊伍建設專項,培養滿足中醫藥發展需求的各類中醫藥人才。營造良好氛圍,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教育引導中醫藥人才弘揚崇高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遵守執業規范。選樹中醫藥行業優秀人才模范和工作典型,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中醫藥人才職業榮譽感,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的良好發展環境。《意見》的出臺為新時代加強中醫藥人才工作描繪了藍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徑。下一步,我們將以推動《意見》的全面落實實施為抓手,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加快建設高質量中醫藥人才隊伍,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謝謝盧司長的介紹,下面請各位記者朋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意見》提出加快培育中醫藥高層次人才,想請問在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謝謝!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高層次人才是我們中醫藥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引領帶動我們整個事業發展的排頭兵。我們局一直重視高層次人才培養。在這方面我們實施了中醫藥領軍人才的支持計劃,培養了一批岐黃學者、青年岐黃學者,另外也評選表彰一批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建設一批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著力通過這些舉措進一步壯大我們的高層次人才隊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當前,對標對表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隊伍總體依然不足,特別是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人才依然缺乏。針對這個問題,《意見》從吸引、集聚、激勵人才和加強平臺建設幾個方面提出了相關的政策舉措。一是培養造就中醫藥領軍的戰略科學家,在院士評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高層次人才評選中探索中醫藥人才單列計劃、單獨評價,注重發現和推介中醫藥優秀人才。面向國家重大項目、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吸引、發現、造就若干站在科技發展最前沿、在中醫藥相關領域具有權威性和卓越的科技組織領導才能的戰略科學家。二是培育壯大領軍人才的隊伍。繼續實施領軍人才計劃,繼續支持包括岐黃學者在內的各類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我們在《意見》里面提出來對領軍人才要實行人才梯隊配套、科研條件配套、管理機制配套等特殊政策。另外,我們也創新實施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建設專項,通過這個專項吸引行業內外包括海內外相關學科的優秀團隊,來開展中醫藥重點領域關鍵問題聯合攻關,打造一批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培養一批多學科的交叉創新人才。同時,我們還要加強中醫藥與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哲學、社會科學等相關領域學科的交叉融合,以更加開放包容的視野和胸懷培育高層次的復合型中醫藥人才。三是打造中醫藥人才發展的高地,圍繞著國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布局建設,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中醫藥優勢資源相對比較集中的區域,建設中醫藥高層次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指導推動七個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開展人才政策綜合改革試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人才示范區。另外,我們要堅持醫教協同,充分發揮“雙一流”建設高校、省部局共建高校以及國家重大科研平臺、醫學中心的作用,建設一批人才吸引、集聚培育中心。以上是我們圍繞著高層次人才在《意見》里面的幾個重點舉措和措施。《意見》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能否在再介紹一下相關改革措施有哪些?謝謝!謝謝你的提問。應該說體制機制的改革問題始終是人才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因為這項工作確實是涉及面很廣,需要多部門來綜合發力才能夠解決。我們在制定意見的過程中,體制機制的問題也是我們研究的重點,一方面整合國家層面關于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有關政策舉措。大家也知道,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我們力求推動這個《意見》使國家的政策舉措在中醫藥行業能夠落地落實,切實發揮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要立足于中醫藥自身的特點、人才成長的需求來研究提出基于我們中醫藥自身行業特點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政策舉措,激發人才的活力。具體我們在這里面有幾個方面的情況:一是《意見》里面提出要拓寬中醫藥機構服務的崗位,明確提出醫療機構按照機構設置基本要求,要配齊配強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提供更多的適應崗位,解決人才總量不足的問題。二是落實用人自主權,明確提出要加大中醫藥高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用人自主權,用好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政策,激勵中醫藥機構建立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的特殊政策。三是加大薪酬激勵力度,在這里面也明確提出要深化公立中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切實落實兩個允許,特別是對科研人才的激勵方面,要落實國家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科研成果轉化等政策,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支持構建體現創新要素價值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另外特別針對基礎人才,要建立基礎人才培養長期穩定的支持機制,在人才的引進、薪酬分配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和傾斜保障。第四個就是完善有關評價的機制。人才評價主體是在人社部,劉司長一會兒會做重點介紹,我們行業也會配合人社部,這里有兩點補充介紹一下,一個是2019年全國中醫藥大會以后,我們協調有關部門共同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任務落實,率先在院士評審領域實現了突破。中國工程院率先支持在院士評選中單獨設組、單列計劃,2019年以來中醫藥領域新增了兩院院士6名,創了近20年來新高。另外,我們通過建立表彰機制,在《意見》里提出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國家表彰和社會褒獎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加大向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的傾斜力度。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去年底的時候,我們評選了第四屆的國醫大師和第二屆全國名中醫,這項工作進行了好幾年,特別是全國中醫藥大會以后,在人社部的支持下,這個表彰由過去的一次性表彰變成了周期性表彰項目。近期最新的評選結果也將公布,也希望大家予以關注,我們共同來宣傳好中醫藥行業先進典型和模范,加大對行業人才的激勵。我們都說代有傳人,方能生生不息。人才一直是我們中醫藥事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想問一下,對國家衛生健康委來說,在支持中醫藥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有哪些舉措和工作?謝謝!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從國家衛生健康委來說也是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特別是堅持中西醫并重,一直以來全力支持中醫藥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工作。首先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委和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密切協作,強化醫教協同,在深入人才培養改革中始終將中醫藥人才培養改革共同部署、共同推進。一是在人才培養的項目立項布局中,我們始終尊重中醫藥人才成長的規律和人才培養的需求,把它作為衛生健康行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納入全局來考慮,并且加大傾斜支持的力度。比如在中編辦、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委和中醫藥局協同從2010年開始牽頭組織實施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項目,這個項目實施以來共計為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招收培養了7萬多名本科醫學生,在這個項目當中我們也一直持續擴大中醫專業的定向醫學生的招生規模。中醫專業的招生這些年來達到了1.4萬人,占比達21%。另外,還有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等人才培養項目,這些項目加起來每年培養的中醫人才有2萬余人,應該說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他們現在已經成為基層臨床醫師中的骨干了。而且作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特別是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和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在培養實施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加強中西醫結合,強化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的中藥知識和技能培訓。比如說在全科醫生培養中,我們要求西醫類別的全科醫生要熟悉中醫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特別是要注重對中醫診斷思維和常用的中醫適宜技術的學習,通過這些技術來不斷完善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的這樣一個教育制度。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也是始終如一地加大對中醫藥的支持力度。比如在我們牽頭組織實施的重大新藥創制和傳染病防治重大科技創新中,應該說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在中藥新藥研發水平的提升,在中醫藥應對突發傳染病技術的突破,還有中藥產業的提質增效方面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到目前為止已經有89個創新品種進入了臨床研究階段,有39個中醫藥新藥獲批上市。另外在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支持下,還形成了一批重大傳染病相關的中醫診療方案。特別是在這次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重大專項支持的中藥新藥研發綜合大平臺篩選的有效藥物已經納入了診療方案,還有大家熟悉的抗疫“三藥三方”,這些都為新冠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4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積極配合中醫局、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繼續加大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力度,堅持中西醫并重,加快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和能夠提供中西醫結合服務的全科醫生,加強緊缺人才的培養。同時在科技創新方面,還要緊緊圍繞像癌癥、心腦血管疾病這些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和重大傳染性疾病,加大重大科研任務的攻關,為中醫藥健康發展,為實施“健康中國”提供堅強的人才和科技支撐。我的問題是關于中醫藥經典教學改革這方面的,想請問教育部在這塊兒有什么具體的舉措?非常感謝您的提問。重視和加強中醫藥經典教學應該說是新時代中醫藥教育貫徹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一個核心要義。教育部高度重視中醫藥改革,特別是在加強經典教學方面,怎樣遵循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律,我們提出來要加強完善“重經典、讀經典、強師承”的中醫藥經典教學模式,來推動中醫藥教學傳承精華,最為核心的是要提升中醫學生的中醫思維能力。第一個方面就是優化課程“重經典”。歸納成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一條主線,就是要加快建立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線的中醫藥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同時在這樣的情況下,推動中醫藥院校落實國家教學的質量標準。第二個關健詞就是要納入必修,我們明確提出來要將《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課程納入到本科、研究生教學的必修課程。第三個關健詞就是要提高比重,要進一步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的比重,而且強調要把經典的教學融入基礎臨床的課程當中,貫穿在中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第二個方面就是要以考促學“讀經典”。我們加強醫教協同,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面推行全國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這個考試導向性是非常強的,我們想在覆蓋全部24所獨立設置的中醫藥院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它的范圍,拓展到所有舉辦中醫藥教育的高校,并逐步將等級考試的結果納入到學生學業考評體系,這個評價體系導向也非常重要,來引導中醫藥學生“讀經典、用經典”。最近,我們也在委托教育部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建設好六門經典核心課程,希望他們能夠組織全國專家的力量能夠編寫出高標準核心課程,在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同時要凝練固化一批經典的核心教材。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要強調深度融合“強師承”。加快建立《意見》提出來的早跟師、早臨床的學習制度。特別是鼓勵引導名老中醫、中醫藥專家上臺。同時我們也讓臨床的醫師來授經典,因為我們經常談到經典的學習在院校學習之外,經過在臨床上的實踐,周期性螺旋式的提升對經典的理解和認識,所以我們要適當地請一些臨床的醫師授經典,來指導中醫藥院校的教師,提升他們的經典的能力。 同時在師承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方面,我們也做到了有機銜接,我們提供了一條政策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師承繼承人,以同等學力申請中醫專業學位。剛剛陳司長提到中醫藥有其自身的規律,在中醫藥人才的評價以及評審方面能不能介紹一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 劉冬梅: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人才評價可以說是我們人才成長過程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前端連著培養,后端連著使用和激勵。所以我們覺得完善中醫藥人才評價體系本身是深化我們中醫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遵循中醫藥人才自身的成長規律,建立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范、運轉協調的中醫藥人才的職稱評價制度,可以說對于我們深入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本次印發實施的這個《意見》我們主要是通過健全職稱評價體系,完善職稱評價標準,以及鼓勵人才向基層流動等方面的一些舉措,來完善我們中醫藥領域的職稱評價制度。在健全職稱評價體系方面,我們和衛健委、中醫藥局一起動態優化調整了我們衛生職稱系列的專業設置,增設了中醫技師的職稱評審專業,加強中醫技師的人才隊伍建設。在完善評價標準方面,我們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把醫德醫風放在人才評價首位,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分類建立了中醫臨床人才、基礎人才、科研人才的評價標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 劉冬梅:對于臨床人才,我們重點是評價他的臨床療效,把診斷的準確率、治療方案、病歷分析、合理用藥、診療質量、病人滿意度以及師帶徒情況等等作為我們評價的主要的要素,對于基礎人才重點是評價其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和原創能力,把重大理論創新、重要學術專著、古典醫籍挖掘成為作為重要的要素。對于科研人才,我們主要是評價他探索疾病規律,解決臨床問題,用現代的科學來解讀中醫藥學原理的能力,把主持重大科研項目創新型代表作、科研成果的產出及轉化等作為我們評價的主要要素。在這個醫師晉升工作的量的要求當中,我們還側重于臨床醫生執業能力的評價,和衛健委、中醫藥局一起,我們通過對中醫住院、病案的數據,以及公立的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數據的認真梳理和研究,設置了像中藥飲片處方比、中醫治療疑難危重病患者數量,中醫非藥物療法使用率等特色評價指標,這樣能更加準確科學地評價中醫藥人才。在鼓勵人才向基層流動方面,《意見》里面明確我們的中醫醫師要晉升副高級職稱的時候,應當有累計一年的在縣級以下或者是對口支援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經歷。同時我們也支持各地設立專門的基層的職稱評審委員會或者是評審組,對我們基層一線的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定向評價定向使用,進一步暢通我們基層一線的中醫藥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 劉冬梅: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一起進一步貫徹落實好《意見》的有關要求,堅持破立并舉,堅持分類評價,指導地方和有關單位進一步細化我們中醫藥人才職稱評審的分類標準,進一步完善評價方式,更好地發揮我們職稱評價指揮棒的作用,更好地來引導和鼓勵廣大的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能夠鉆研醫術、弘揚醫德,為中醫藥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現在基層普遍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像中醫藥服務在基層有很大需求,老百姓希望在家門口能看上好中醫,請問有那些舉措把更多的中醫藥優秀人才吸引到基層、留在基層?謝謝!謝謝你的問題,中醫藥的優勢在基層,中醫藥的聲音在基層,老百姓確實是希望在家門口看上好中醫。這些年來,應該說基層人才的問題不僅是中醫的問題,也包括西醫醫師、教師等。但是中醫是人民群眾特別喜歡,我們始終把加強基層人才培養作為重要的任務,采取了很多的措施。目前,基層醫療人員招不來,下不去,留不住,這個現象很普遍的現象。“十三五”期間,剛才陳昕煜司長也提到了人才培養,我們在給基層的人才培養方面,通過農村定單定向、中醫全科醫生的規范化培訓、轉崗培訓以及建設基層的名老中醫專家工作室等等這樣的一些措施,擴大人才的供給、搭建成長的平臺。基層人才工作室大家也知道這個項目,是為了留住基層人才我們專設的項目。通過以上的舉措,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人才不足的困境。總體而言,這個任務還很艱巨。《意見》對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還是要擴大供給。前面我提到了,我們還要繼續會同教育部、衛健委一塊做好農村定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培養,這個應該是一個重要的治本之策。一方面從國家層面我們擴大本科層級的免費醫學生的培養規模。另外也支持地方、鼓勵地方開展??茖用娴拿赓M醫學生的培養,同時通過像我們剛才講的全科醫生的培養、轉崗培訓等等,來進一步擴大供給。當然了,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受到了基層專家的歡迎。這個工作室在“十四五”期間我們也還將加大規模,我們想爭取到2025年為每個縣級機構建立1—2個工作室。這個工作室有特殊的要求,就是工作室的老專家要帶基層醫生,爭取把基層醫生帶起來。再一個,從擴大供給,我們要面向所有的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師開展全員的中醫藥知識的培訓,包括鄉村醫生,實現培訓全員覆蓋,真正在基層培養一支“能中會西”的隊伍,能夠為百姓提供中西兩法的醫療服務。第二方面,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強化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的配備,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里面擴大中醫醫師的招生規模。鼓勵退休的中醫醫師和中醫的專長醫師到基層去執業。另外還要推廣“縣管鄉用”“鄉管村用”等等的這樣一些管理模式,鼓勵縣域里面的醫共體、醫聯體人才上下流動。落實服務基層制度,要求中醫醫師晉升副高級職稱,應當有累計一年以上的,在縣級以下的醫療機構或者對口支援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經歷。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有一個指標,提出到2025年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一名中醫類別的醫師,或者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80%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一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第三個方面,改善基層人才發展環境。其實人才流動也是一個政策導向,政策指向哪里,人才流向哪里。所以,我們想要推動各地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薪酬分配、待遇保障的機制,另外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的績效工資總量的調整機制,保障縣鄉醫務人員的合理待遇。在職稱評審也要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的比例,對基層一線中醫藥專業技術人才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施了中醫藥人才的岐黃工程,請問岐黃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效?且如何推進?謝謝。謝謝你關注我們的岐黃工程。岐黃工程是我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在“十三五”期間首次凝練形成的一個專門的人才培養工作。工程實施以來應該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到目前,我們通過這個工程已經培養了149名岐黃學者,100名青年岐黃學者,797名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和一萬多名中醫的骨干人才。另外在平臺建設上我們也建設了31個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同時我們也創新在人才培養方式,在個人的培養項目上創新提出了團隊培養項目,到目前已經支持建設了15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和20個傳承創新團隊。我們經典的大家都比較了解的老中醫藥專家的工作室,我們繼續加大力度,建設了2000多個名老中醫專家工作室,通過以上的舉措搭建了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包括青年拔尖人才這樣有序銜接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也提升了我們人才的培養能力。在岐黃工程的帶領下,各地也參照國家局的做法,推出了很多人才培養專項,形成了國家和地方共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的良好態勢。“十四五”期間,這個《意見》里面,我們將繼續做好岐黃工程,這也是我們人才培養的主要抓手。一是我們要進一步優化岐黃工程的頂層設計,大家知道,我們這個工程有很多項目,在項目的定位內容目標等方面,我們按照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發展新的需求,進一步凝練總結,把各類項目凝練成三個計劃: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基層人才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平臺建設計劃,進一步豐富工程建設內涵。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中,我們將繼續實施岐黃學者,青年岐黃學者,中醫藥創新團隊、中醫臨床優秀人才臨修、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等經典的項目;基層人才培養計劃中將繼續開展中醫館骨干人才培訓、中醫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等等項目。人才培養平臺方面,我們也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推進高水平的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中醫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老中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等等。像我們中醫臨床教學基地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也列進了教育部有關工作計劃,都是我們在一起推動。這些項目在“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和數量,來進一步提升岐黃工程的成效,叫響這個品牌。另外,因為項目做大了以后也面臨著一個規范管理的問題,資金的額度較“十三五”也大幅增加。如何管好一個工程,使工程規范有序地運轉,這也是我們局黨組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我們在局黨組領導下,加強項目的管理,專門研究制定了岐黃工程的管理辦法、資金管理辦法,對項目的組織實施、過程考核、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關鍵事項進行科學管理,提高管理的效果,到2025年,我們將遴選培養300名岐黃學者和青年岐黃學者、1200名中醫臨床優秀人才、10萬左右骨干人才,建設一批中醫藥創新團隊和中醫藥重點學科,培訓一批中醫館骨干人才等基層實用人才的目標任務。此次發布的《意見》強調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請問教育部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工作亮點,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優化中醫藥人才培養?謝謝!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獨特的衛生、經濟、科技、文化、生態資源。中醫藥教育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基和動力。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視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等部門協同配合,采取系列舉措,推動中醫藥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是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現代中醫藥教育體系,形成了從高職、本科到碩士、博士多層次、多類型的辦學格局,初步建立了以“5+3”為主體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二是優化調整了服務生命全周期的中醫藥學科專業體系,加強了中醫兒科學、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等緊缺人才培養,發揮中醫藥優勢維護群眾健康。三是豐富拓展了中醫藥院校功能,中醫藥院校已成為中醫藥醫療服務、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家“軟力量”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教育部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事業和中醫藥教育的重要論述,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會同中醫藥管理局,切實把《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第一,傳承精華強特色。要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在課程教材改革上發力。大力推進中醫藥經典教學改革,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加快建立以中醫經典課程為根基的課程體系,盡快推出一批符合中醫藥教育規律的優秀教材。二是在卓越師資隊伍建設上發力。打造1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教師發展示范中心,實施卓越中醫藥師資培訓計劃,培養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團隊,大力加強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中醫經典骨干教師培養。三是提升臨床實踐教學能力上發力。強化附屬醫院中醫臨床教學主體職能,將師承教育貫穿臨床實踐教學全過程,強化實踐教學“看病抄方”。實施中醫臨床教學基地能力建設專項,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引領帶動臨床實踐教學水平整體提升。第二,守正創新育新才。聚焦人民群眾健康新需求,加快構建“頂天、立地、融合、創新”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绊斕臁本褪欠e極推進九年制中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培養一批高層次、國際化的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立地”就是持續推進農村訂單定向免費中醫學生培養,培養一批服務健康鄉村建設的中醫全科醫學人才;“融合”就是推動中醫藥與文、理、工的學科交叉,培養一批高層次復合型中醫藥人才;“創新”就是試點探索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一批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人才。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群眾健康的能力水平。謝謝王司長。因為時間關系,我們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發布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