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將醫療看成服務是邏輯性錯誤
十九大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那么在這一重要路段的指引下,在醫療服務領域的主要矛盾,在當前階段也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的需求和醫療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因此,醫療領域要繼續深醫療化供給側改革,增強和提升老百姓的醫療獲得感。
醫療作為關乎每個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歷經數十年改革,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和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的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進入深水區的醫療體制改革無疑也是塊硬骨頭。其復雜性,除了我們熟知的機制、體制、所有制,醫療、醫藥、醫保因素之外,把醫療當成一種服務的產業思維,也是限制了醫療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醫療產業大發展的今天,需要我們對醫療到底是什么進行深刻的反思。這關系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核心問題。為什么我們一直習以為常的醫療作為服務提供社會為何就到今天有偏差了呢?這要從醫療機構的社會職能和提供的產品說起。
社會上長期存在一種誤解和誤讀也是影響當前醫療獲得感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把醫療當成一種服務來研究、規劃、建設和運營。這一思維是影響能夠正確理解醫療行為中的醫患關系的重要基礎。
第一,醫療機構的職能是治病救人,提供的產品看起來像是一種服務。但是實質上,醫療機構提供的產品和傳統意義上的商業服務有本質的區別。十九大期間在人民大會堂“黨代表通道”上,中日友好醫院的王辰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醫療行為的本質是照護,而不是服務。”服務與商業、買賣、消費相伴相隨,而照護與關懷、撫慰、治愈相伴生。醫生除了提供診療以外,還包括對患者心靈的撫慰和關懷。這些是無法用價格來衡量的。因為生命和健康是花錢就能買來的嗎?生命和健康之間的價值和價格等號該如何計算?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東西都可以交易買賣,唯獨人的生命除外。如果把看病當成商業交易,不僅是對生命的褻瀆,也是對醫生的侮辱。
第二,醫生給患者進行診療,診療的結果是醫患雙方合作創造出來的結果。但是醫生和患者之間不是單純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就是說,你花了錢,可以買來你喜歡的任何商品,不需要你再做任何的投入付出,就可以獲得你和你付出的價格相匹配的服務,商品和價格之間可以劃等號。而醫療行為是除了醫生給患者提供診療照護以外,還包括患者對醫生的配合和協作,是醫患雙方共同面對疾病,合作去創造診療結果的行為。而不是患者花錢,醫生提供服務的消費行為。
很多人認為醫患關系中的醫療行為好像是一種服務,像商業服務一樣。既然是商業服務,就可以用價值和價格衡量,這在根本上是現代人的誤讀。醫者撫慰生命,生命尊重醫者,這原本是人世間最美好的關系,卻在部分人心中已經異化為了消費關系。在醫療服務作為產品消費的理念的引領下,很多患者認為,我到醫院是花錢看病的,既然花了錢,就屬于消費行為。我就是消費者,醫生治不好我的病,就必須賠錢。這樣的觀點和邏輯是非常荒唐的。
醫院不是酒店,醫護人員不是服務員,除非你把自己當盤菜。醫療不是服務,醫療的本質是醫患合作下的診療照護。醫療的實質是診療合作關系,而不是買賣之間是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只有在這樣的定位和價值觀下,醫生和患者才能更好的審視醫療、審視疾病,才能更好的厘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和醫療行為的屬性。這不僅是醫療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石,更是人民群眾能夠持續獲得健康、改善醫患關系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