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非公立醫療機構如何為自己正名
一個名叫魏則西的年輕人的死亡,五一期間在華夏大地掀起軒然大波。一時間,百度被輿論推向風口浪尖,與百度一起被聲討的還有社會資本辦醫的莆田系醫院。
在我國,良莠不齊的非公立醫療機構一直在質疑和掌聲、批評和贊譽中成長,在缺少政府扶持和強勢公立醫療機構的夾縫中生存。魏則西事件無疑給聲譽本就欠佳的非公立醫療機構雪上加霜,使其跌入信任危機的深淵。現在輿論似乎要將莆田系醫院以至所有非公立醫療機構一巴掌拍入十八層地獄,讓其不得翻身。筆者認為,面對重重公關危機,非公立醫療機構不應回避退縮,而要勇敢面對,化危機為機遇,變挑戰為動力,于絕境中求新生,用實際行動為自己正名。
一、端正辦院理念,變“生意”為事業
醫院的宗旨在于救死扶傷,醫療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如果不把辦院當“事業”干,而是當成“生意”做,那么“逐利”就會成為醫院的惟一目的。在利益的驅使下,就會出現沒病當有病治,小病當大病醫的現象;就會出現坑蒙拐騙無所不用,疑難雜癥無不治的情況。辦醫院不是辦企業、做貿易,決不能追求利潤最大化,決不能在病人身上盤剝。只有端正辦院理念,精心診療贏聲譽,立足長遠育品牌,以技術奪市場,以服務爭客源,醫院才能走穩、走好,做大、做強。
二、擺脫廣告依賴,以業績樹形象
虛假廣告,欺詐行為,是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最大軟肋,導致了整個行業的信任危機。非公立醫療機構和廣告是魚和水的關系,要想讓魚活,首先得水清。非公立醫療機構要做好行業自律,約束不誠信的醫療行為,摒棄“九天攬月,五洋捉鱉”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廣告語,克服“廣告依賴癥”,杜絕虛假廣告坑人害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改善設施改良設備上,用在提高技術優化服務上。
非公立醫療機構要立足為患者提供市場化差異化醫療服務,撿公立醫療機構之漏,補公立醫療機構之缺,有所為有所不為。扎扎實實練內功,踏踏實實強素質,用事實說話,以業績服人。真正做到對患者負責,讓百姓滿意;對員工負責,讓業內認可;對社會負責,讓政府放心。通過持久的努力,使大眾心中的江湖騙子形象成為歷史,樹立起民營醫院的良好形象和大眾口碑。
三、摒棄急功近利,循規律建醫院
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大都是外行領導內行,投資者和管理者經營理念相左現象普遍。投資者的理念是在賺錢的前提下治病,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甚至涸澤而漁;院長的理念是在治病的基礎上賺錢,希望遵循醫療規律,慢慢培育市場,把醫院“辦好、做強”,“挖池引魚”。于是乎,很多非公立醫療機構老板換院長比換內衣還勤。開醫院不同于開飯館,來不得快節奏,其成長周期一般不低于10年,而形成品牌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只有把醫院當成孩子養,以成長成才為目標,醫院才會遵從規律有發展,培育市場鑄品牌;如果把醫院當成肉豬養,以屠宰吃肉為目的,就會把病人當成商品來開發,榨干其最后一個銅板后“趕走”。一些在賺個盆滿缽盈后拍屁股走人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把社會責任和道德良心拋到九霄云外,背離了醫院的宗旨和價值,從而自掘墳墓,最終被患者拋棄,被社會否定,被市場淘汰。因此,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投資者要有長遠打算,要有做慈善的心態,樹立“工匠精神”,以“鐵杵磨針”的毅力,致力于把醫院做好做大做強。
筆者認為,目前非公立醫療機構中面臨的不規范問題,是“成長中的煩惱”,是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不能因此否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存在價值,更不能將其“一棍子打死”。要通過國家的支持、社會的幫助,尤其是非公立醫療機構自身的主動有為,應對困難,化解矛盾,提升素質,重塑形象,從而轉危為機,迎來非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