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淺談醫院如何解決患者欠費問題
今年三月份,《錢江晚報》報道,一家醫院對產婦搶救了一個晚上,孩子大人雙全,五天后產婦卻失蹤,留下了二萬多治療費沒有支付,十三名產科醫生按照醫院規定,承擔了其中百分之二十的費用。
這是件醫生流汗又流淚的事情。據說,幾乎每家醫院都有類似事情的發生,多年來患者拖欠費用,醫生自掏腰包竟然成了“習慣”,見怪不怪了。
據了解,患者欠費主要包括三種情況,即:一種是真正的“無主”病人,路人出于好心,把患者送到醫院,醫院發揚救死扶傷精神;另一種是工傷患者,有身份,但是單位老板不愿意承擔醫藥費,故意逃避;第三種是家屬聽說病人病情很重、醫藥費很高后,就中途“失蹤”。在實際發生的案例當中,第一類大約只占20%,而大多數欠費者,是那些明知故犯的人。
醫院救死扶傷,醫生醫者仁心,是出于道義和良知。但現在醫院大多數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因此,在給予患者良好診療的前提下,自身發展平衡也是其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實現醫院患者“雙贏”,才是醫院真正的成功之道。
從制度上解決問題才是長久、治本之策。而面對此類問題,單靠醫院單打獨斗已不能最終解決,而應以現行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為抓手,以政府為主導,以醫院為配合,多方用力,齊抓共管才能收到實效。
一是對于真正的“無主”病人,該費用可由政府承擔。主要是健全完善相關認定手續,對“無主”患者的認定既要做到客觀、準確,又要簡便易行,便于患者操作,可采取醫院一邊診療,患者一邊辦理認定手續“兩條腿”走路的方式進行。
二是對于工傷等患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監管。這部分欠費人員主要是短期農民工或用人單位沒有履行法定義務及時繳納社會保險的人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進一步明確,不僅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加強監管,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工傷、疾病等問題,也要加強監管。首先要搞好事前監管,就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用人單位的用工合同進行把關和指導,明確雙方的責、權、利;其次是過程監管,對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工傷、疾病等問題,用人單位能否及時送其就醫診療;最后是事后監管,患者診療完畢,用人單位能否及時結清費用。當然,這項工作說易行難,如何全程“無縫”監管,不但需要細化,更重要的是要有可操作性。
三是對于無故欠費的“老賴”,要通過法規制度來制約。要依據現行的民事法律法規,結合醫院自身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甚為必要。可采取“三箭齊發”的方式進行:首先在患者辦理住院時明文告知其包含經濟問題的相關責、權、利,簽訂承諾書,醫患雙方互相承諾;第二是對于重大疾病患者要加大押金數額或讓患者提供相當的欠費抵押;第三是醫院和社會相關部門對患者辦理醫保等報銷手續要提供簡單方便的,最好是“一站式”的便民服務。當然,在操作當中也要避免生硬粗暴,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禮,求得患者理解與諒解,注意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結合,正常的權益維護也可以做得靈活多樣和溫暖人心。
令人欣喜的是,根據《“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早在二O一三年國務院辦公廳就頒布了《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意見中就救助對象、救助基金支付范圍等做了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和醫院要抓緊制定配合落實的相關細則和具體措施,打通好政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落地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