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是由依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有關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更多>>
履職盡責 砥礪前行,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召開2016年度十三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座談會
建設健康中國,實現全民健康是人民的期盼。2016年,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已經走過。十三五規劃中有關建設健康中國和發展非公立醫療事業的政策舉措的實施效果如何、面臨哪些挑戰,為完成十三五規劃相關領域的目標,我們的應對之策和行動方案是什么?
2017年新年伊始,按照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組織部分行業協會商會開展2016年度“十三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于1月10日在北京召開非公立醫療行業2016年度十三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座談會,回顧本領域2016年度進展情況,總結成績、評估經驗、分析問題、探討對策。協會首席顧問、原衛生部醫政司司長于宗河、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協會駐會副會長趙書貴、副秘書長林慶賢、中國癌癥基金會理事長、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趙平、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錫銀、新疆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阿迪婭.阿西木、河南省醫學科學院院長聶偉、武漢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馬黎漢、北京愛育華婦兒醫院產科院長陳寶英等應邀參加會議。協會辦公室主任張平主持座談會。
張平主任與會代表一道學習了十三五規劃中有關“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強化全行業監管,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和“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健全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 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發展。健全法人治理結構。… 推動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加強綜合監督和誠信建設,更好發揮自律、他律、互律作用”等內容,與會代表回顧了協會和非公立醫療行業在2016年即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取得的成績和進展,著重就非公立醫療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促進社會辦醫和非公立醫療發展政策落地實施方面遇到的困境進行了交流討論,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郝德明副會長兼秘書長在發言中說,要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精神的高度,認識非公立醫療事業發展在深化醫改和建設健康中國的作用和職責。協會作為社會治理中政府、社會組織和市場三要素的一分子,有明確的定位和使命。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社會辦醫和推動非公立醫療發展制定了完善的政策頂層設計,省市級的措施也紛紛出臺,問題就在于各級各地不能落實。我們了解到,基層非公立醫療機構遭遇到多重登記審批,水、電、稅收高,醫保不能報銷,以及被排斥在醫聯體和分級診療之外等不平等待遇,不管問題多么尖銳,我們都要反映真實情況,并且要提出可行的解決建議。
與會代表在座談中暢所欲言,就目前非公立醫療機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充分地交流和討論。主要問題有:
(一)非公立醫療行業協會職責未能充分而有效地發揮。不少地方在落實社會辦醫在土地、投融資、價格、財稅的扶持政策方面,非公立醫療機構在醫保定點、職稱評定、技術準入、科研立項、購買醫療服務項目、水電價格等方面,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的政府補貼等方面,不能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由于非公立醫療領域尚未形成自律、規范、誠信的醫療市場,一些非公立醫療機構急功近利,創立之后想盡快收回成本,通過虛假宣傳、夸大治療效果,誤導患者慕名就醫等情況時有發生;另外“醫托”現象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即損害了廣大患者的健康利益,也給非公立醫療市場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中辦、國辦出臺了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但在職能定位和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方面還不夠充分,尚未明確行業協會在自我管理、自我規范行業行為的做法與形式。還存在玻璃門現象,出現問題指責行業協會沒有盡到行業管理職責,開展行業規范評價、行業自律管理行政部門又需要行政授權或審批,行業協會開展工作處于兩難處境。
(二)補充醫療保險尚不健全。補充醫療保險、特別是建立商業保險機制主要對象在非公立醫療機構,但是,由于保險機構對盈利點信心不足,群眾自我保險意識還不強,政府和行政部門推進補充醫療保險、商業保險、醫療責任險的力度還不夠,優惠政策尚不明顯,全面鋪開尚需一定時間。
(三)政府購買服務清單不明晰、目錄不多。由于政府或行政部門提供的購買項目不明晰,目錄不多,能夠選擇的內容不多,加之有些目錄條件和門檻過高,發布之前已經有所指向,非公立醫療機構難以獲得可以操作的項目。另外,購買服務的利益點不明顯,審計繁瑣,一些非公立醫療機構也不愿意承擔政府項目。
(四)人才引進困難。非公立醫療機構由于政策的原因,開放成立的時間相對比較短,在技術人才梯隊上存在斷層,大多是退休醫務人員或是剛畢業的年輕醫生較多,形成“啞鈴型”狀態,中堅力量薄弱,且存在引進人才困難的困境。
(五)醫保定點準入難。目前能夠進入到醫保定點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數量還不多,雖然可以協議取得定點醫院資格,但是由于門檻高低不統一,準入條件不統一,工作要求不統一,實際商議取得醫保、新農合定點仍較為困難,阻礙了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也是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不公平。
(六)政策落實還不夠充分。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相關政策,但是政策在省里、在基層落實力度還不夠充分。放寬市場準入限制與地方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出現矛盾,各地方往往以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不能突破為由限制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在大型醫療設備配置方面尚未全面放開,還需要行政部門的審批,限制了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沒有充分體現市場的問題由市場自行調節的要求。
中國癌癥基金會理事長、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腫瘤專委會主委趙平教授從全國衛生費用支出的比例演變、非公立醫療機構迅猛發展的態勢以及社會資本興辦醫療的囧境和困難,提出了政府應對非公立醫療機構進行大力扶持的建議。趙平說,在我國不斷上升的醫療總費用支出中,個人支付比例的從2000年的59%持續下降至2015年的29.97%,政府支付的比例從15%升至30.88%,同時期社會支付的比例從26%升至39.15%。由社會支付的醫療費用的比例已升至第一位。社會資源分擔了衛生總費用的最大一塊。從行業發展來看,全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在沒有要政府一分錢財政投入的情況下,承擔了近15%的醫療服務量。在我國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的時候,要充分認可社會資本對于解決群眾看病需求和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貢獻和作用。目前,社會資本醫療機構數目雖然已超過公立醫院。但資金投入巨大、回收時間長,非營利性醫院不能分紅,營利性醫院經營成本高、利潤空間小等問題,至今仍懸而未決。而非公立醫療機構的人才匱乏、病源不足、政策歧視的困境,是制約非公立醫療機構正常發展的瓶頸。因此,對于生存難以為繼的非營利性非公立醫療機構,建議國家給予財政補貼,補貼比例為其醫院合法經營收入的8%,或不低于5%;可采取公舉民辦等形式,吸引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醫療,海南腫瘤醫院是這種模式的代表;還應對政府購買醫療服務采取公立與非公立一視同仁;要真正放開和實施醫生多點執業,從根本上解決社會辦醫的人才難題。
阿迪婭.阿西木副會長兼秘書長反映了為邊疆基層老百姓看病就醫提供實時、價廉和便捷服務的規范經營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艱難的生存現狀。這些醫療機構在醫療服務中可以提供雙語或多語言的服務,不僅為當地缺醫少藥的老百姓解除病痛,也為接壤和一些來自中亞國家的入境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從中展現出中國醫療的形象。但是,這些非公立醫療機構,沒有政府的扶持,在醫保報銷等方面,享受不到與公立同等的對待,很多非公立醫院掙扎在生存的邊緣。2015年新疆自治區公立醫療機構約8500家,非公立醫療機構總數超過1萬家,有近2萬5千名衛生技術人員在非公立醫療機構工作,占全區衛生技術人員的15.11%,承擔了全區約12%的醫療服務量。阿迪婭說,希望政府能夠重視和發揮這支非公立醫療生力軍的作用,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中,讓他們能夠承接更多的醫療服務的任務,同時,也要給予政策扶持,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走出去,參與國際醫療服務。希望政府能夠對于承接一帶一路醫療服務任務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按照200元/患者的標準進行補貼,對于老少邊窮的基層非公立醫療機構實行精準幫扶,按照醫保費用15%的比例進行床位補貼。此外,在人才、稅收等方面也希望能夠得到與公立醫院一樣的幫扶,并保證幫扶的政策能夠不被截留,而是落實到基層。
協會顧問于宗河說,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首先需要明確功能定位,專注于對非公立范疇的醫療機構進行引領、扶持、管理和維權,建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誠信、優化體系、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口碑。如何做好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行業管理呢?就是不能忘了非公立醫療機構之所以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依托市場規律,在競爭中提升自身,生存和成長,大浪淘沙、鞏固發展。第三,非公立醫療機構應加強與公立醫療機構的合作,協會要爭取主管部門將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行業監管,以開展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信用、醫療安全和服務能力的評價為關鍵切入點,加強對行業的服務、引導,對社會資本投資醫療開展培訓,社會資本應遵循醫療服務的本質規律、而不是資本主宰醫院的辦院方向。
河南省醫學科學院聶偉院長認為,醫療服務體系在世界各國有不同的模式,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可以借鑒國際一致認可的經驗、標準和通行做法,比如說, JCI標準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非公立醫療要獲得發展,首先離不開醫改政策的支持,包括管辦分開、政事分開、人事制度改革、公立醫院改革中的一系列涉及體制機制的政策。第二,支付制度改革中,應破除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歧視,在醫保支付、政府購買醫療服務時,對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第三,非公立醫療機構要依托市場,把握社會辦醫、參與投融資和國際化的機遇,發展壯大。此外,非公立醫療機構之間,要加強協作和優勢互補、抱團取暖。
北京愛育華婦兒產科醫院陳寶英院長指出,不少非公立醫院的院長來自于公立醫院,將公立醫院的辦院理念、規范管理帶過來,是非公立醫療行業的正能量。協會應該代表行業發聲,獲得社會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正確認知和認可。協會也應爭取主管部門將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統一監管,接受主管部門的統一管理和檢查。
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趙錫銀副會長從政策、措施和問題三方面進行分析。他說,國家促進非公立醫療發展的政策力度很大,但是政策的落實得不好,無論是國務院45號文、還是幾部委的58號文,如果政策能夠落實到80%,60%,就不可能出現現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北京市朝陽區有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建院30多年了,至今仍未獲得醫保。因此政策層面,要盤點各地的政策和措施條文,逐項檢查,落實措施要追責。在措施層面,要了解非公立醫療機構需要幫助的清單,行業組織可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的清單和時間表,措施要有效率。在問題層面,要厘清問題出在哪里、難在哪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
武漢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馬黎漢建議,應將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監督審批下放到行業協會,要落實國家政策,限制公立醫院的發展,為非公立醫院的發展留出空間。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成立2年來,以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為指導思想,以自律、維權、服務、指導為工作宗旨,以“服務為根本、在服務中指導、在指導中管理”為工作理念,以一個重點、兩個推進為核心,以四個鏈的建設發展為思路,以“機構雙評”為抓手,聚力創新,合作共贏,努力打造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會員之家,努力推進社會辦醫和非公立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截止2016年12月底,協會已成立專業委員會、分會共計26個分支機構,其中,專委會(17個),分會(9個),發展會員單位1500余家,全國已有13個省區市成立地方協會,分別為:北京、吉林、黑龍江、上海、浙江、安徽、山東、貴州、云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深圳、武漢。目前,正在籌備成立省級協會的分別為:天津市、河北、內蒙、江蘇、福建、河南、湖北、廣東省。
為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非公立醫療機構社會信用和服務能力,協會研究制定了《非公立醫療機構服務能力評價管理暫行辦法》、《非公立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星級評價標準(試行)》、《非公立醫療機構信用等級評價管理辦法》、《非公立醫療機構信用等級評價標準(試行)》,協會組織專家對北京三博腦科醫院、北亞骨科醫院、三環腫瘤醫院、河北燕達醫院進行了試點評審,對辦法和標準的可行性進行了驗證,取得良好效果。
協會集思廣義,在調研和廣泛聽取業內專家的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向國家發改委提出了改進的工作建議。
學術培訓部供稿